豆花的历史

汉武帝在位期间,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刘安继父,被封为淮南王。他喜欢招才引智,门下经常有上千食客。为了解决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他们利用淮河流域产盐的条件,用卤水做凝固剂,发明了豆腐。三国时期,豆腐制作技术传到益州(包括今四川、重庆),在江阳县(今泸州市)金川一带(今富顺县)非常流行。因为这里也是重要的产盐区,有一口盛产盐的盐井。同时地处亚热带,土壤肥沃,降雨光照条件好,适合大豆生长。抚顺因为产盐,与周边地区商业往来频繁,人气很旺。餐饮业极其发达,豆腐这种新鲜食品自然就摆上了人们的餐桌。到北周皇帝天河二年因盐设富顺县时,这里的产盐量已居建南路(相当于川东、重庆部分地区)之首。随着盐业中体力劳动者、居民和商人的增多以及水陆交通的便利,豆腐食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一些等着吃饭的客人实在没有耐心等着豆腐成型再加工成菜,于是看到嫩豆腐还在锅里煨着,就跑到厨房让店主卖给他们。因为没有完全凝固,他们无法油炸,只好用盐和水蘸着做“下饭”。豆花图2人们惊喜地发现,这种吃法比油炸老豆腐更美味。“嫩豆花”一流传,就传到了民间。抗日战争时期,四川重庆成为全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急剧增加。富顺县地处川南沱江下游,是云南、川西南经陆路到重庆的主要通道,也是国内糖和内江糖加自贡盐通过沱江转运到省内外的交通线,商旅十分热闹。这时,富顺县东门一家豆腐店的老板刘喜禄,善于博采众长,学习别人制作豆腐的技术,不断摸索改进,终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秘方”。做出来的豆腐洁白如玉,嫩如瓤,嫩而不老,嫩而不嫩,口感细腻,连坑水都是甜甜的,很好吃。刘锡禄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一种独特风味的泡豆腐——巴赞泡椒。只要把滚烫的豆腐卷到水里,放进嘴里,就会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