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玉历史

中国被称为陶瓷之国,景德镇被称为陶瓷之都。瓷器是中国的一大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景德镇是这个瓷都的代表。洋人的瓷器被称为中国和瓷器的名称。景德镇名称的由来宋代是一个对景德镇有特殊意义的朝代。宋代以前,景德镇有几个名字:新平镇,昌南镇和杨韬镇。宋代有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等南北五大名窑。当时,景德镇瓷器生产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唐末五代时,出现了颇具规模的青瓷(莹瓷),成为全国的代表产区。由于这里绘制的瓷器“填白土,薄腻,色润”,真宗景德镇年间(公元1004-1007年),赵恒皇帝派人到景德镇,在这里制作御用瓷器,并在末尾写上“景德镇年制”四个字。因为“其器虽美,但当时用于海中,故景德镇瓷名咸于世,昌南之名小。”从此被称为“景德镇”,其名称沿用了近千年。这件事在兰璞写的《景德镇陶系》里说得很清楚。中国瓷器艺术发展史如果说,唐以前的荆瓷生产仅限于文字记载,那么唐末五代以后的景德镇瓷器生产,就有了充分的瓷器实物证明。20世纪50年代,考古人员在景德镇市的黄泥头、白虎湾、盛美亭、应天等地发现了多处五代窑址,并发掘出大量瓷器残片。这几件瓷器恰恰证明了当时这里烧的瓷器是青瓷和白瓷,青瓷是最多的。这时生产的瓷器主要是盘、碗、壶、水壶、盘子等。瓷胎有厚有薄,釉色为蓝釉称为“蟹壳青”,与越窑颜色相近。有些瓷器略呈绿色,与玉石非常相似,所以称之为“假玉”非常贴切。唐末五代时,除烧制青瓷外,也是我国南方烧制白瓷最早、规模最大的窑,仅白虎湾就有30余窑。从大量出土资料来看,白瓷色泽纯正,白度高达70度,吸水率和透光率达到现代瓷器的标准,瓷质超过越窑,居世界之首。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由于战乱频繁,北方名窑相继失守,宋朝南迁。政治经济重心南移,制瓷技艺更集中在景德镇。在瓷器生产方面,南北名窑取得突破,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从而使景德镇制瓷业进入大发展时期,成为“陶瓷城”。据姜奇写的《冀涛》记载,当时景德镇有300多个窑,形成了“村村通陶火”的胜景。祖籍今乐平市的南宋文学家洪迈在其《斋随笔》中记载“傅亮巧烧瓷,色胜琼九”。当时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洁白细腻,薄而透明,青中带白,白中带艳,故有“琼九”、“饶余”之称。从品种上看,有日用瓷器、化妆用具、游戏用具、博具和瓷雕等。,且造型精美,雕刻图案生动清晰,质量上乘。元朝统治中国的时间很短,但从景德镇的制瓷历史来看,元朝是一个革新的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除了在宋代的基础上继续烧制大量的青花瓷以外,其最大的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至今仍享有很高声誉的青花瓷。元代以前瓷器的装饰单调,以雕、划、印为主,釉面装饰较差。因此,青花瓷的烧制成功开创了白瓷绘画的新纪元,成为中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它一出现就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使京瓷的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从各博物馆现存的元代景德镇青花瓷来看,制瓷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质量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青花的同时,元代景德镇制瓷工人还发明了釉下红瓷,这也是一大创新项目。釉中红瓷是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釉下纹饰呈红色,较难烧制。此外,元代山水瓷生产的另一创新是在工艺上对瓷泥配方的改革。以往瓷土原料配方单一,可塑性低,变形率高。元代,在景德镇东北部的高岑村山上发现了新的瓷土。这种瓷土和老瓷土搭配后,一元配方变成了二元配方。随着瓷胎中氧化铝含量的增加,瓷器的烧成温度提高,瓷器的变形率降低,瓷器的质量明显提高,为制造大型器皿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由于土壤来自高岑,这种瓷土在国际上被统称为“高瓷土”。高岑村也成了“高岑土”的命名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朝廷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专门为皇室烧制瓷器。因为这件事归朝廷的政府机构枢密院管辖,很多瓷器都标有“唐宓”字样,釉色为蛋清,所以被称为蛋清釉唐宓器皿。这种瓷器胎体较厚,色泽洁白微蓝,光泽度好,比以前的青花瓷有很大提高。明代景德镇瓷业在元代的基础上发展更快。此时的景德镇已经成为中国瓷器工业的中心。生产的瓷器不仅数量多,质量好,而且品种多,市场广。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他著名的《天工开物》中写道:如果几个县合并,江西饶俊县就不产生了...如果四代中国人都出名的话,这些猎人都是饶俊浮梁县景德镇产的。”明代另一位官员王世茂也在他的《尤尔谭薇》中说:“在另一种叙述中,它更生动、更幽默。他说,景德镇“是世界上所有瓷窑的所在地。其人多而富,为一省。”我试图被典狱长送到他那里,那天是烛光之日。晚上,我睡不着。这出戏的目的是:四点钟的闪电镇。从这些记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体会到明代景德镇瓷器生产的辉煌。由于明末战乱,景德镇瓷器生产一度受到影响,在清初处于停滞状态。但康熙19年(公元1680年)后,不仅恢复,而且在明朝的基础上迅速发展。经过当时广大制瓷工作者和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京瓷生产突飞猛进。以其辉煌的成就,形成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瓷器生产的鼎盛时期,一跃成为历史的巅峰。瓷器“以其优良的品质、众多的造型和丰富的色釉达到顶峰”。产品畅销国内外。清初的沈怀庆说:“昌南镇的陶器曾游历九地,流传海外,参与制陶的有数万人。”当时有一位名叫“殷”的法国传教士,他在康熙51年(公元1712年)9月1日在饶州寄出的信中说:“过去景德镇只有300个窑,现在窑数已达3000个。.....夜晚,它仿佛是一座被火焰包裹的巨大城市,也像一个有许多烟囱的大火炉。”清代景德镇瓷器不仅有明代的各种工艺和品种,还有很多发明创造。青花瓷的颜色是宝石蓝,比明代的更鲜艳纯正,风格独特;釉上彩由于发明了釉上彩蓝和墨色,比明代更为绚丽多彩,图案清新,色彩鲜艳;斗彩品种也比明代多。雍正时期的青釉烧制达到了历史上最成熟的阶段。更可贵的是,成功创造了许多有价值的新品种。比如在康熙五彩画的基础上,创作了以“玻璃白”为填充物的粉彩,使画面柔和、立体;引进国外色材,专门用于宫廷御器的颜色;直接用黄金装饰瓷器的金色;在单色釉中加入其他不同的配料,使其在高温烧成中流动变化,形成五彩缤纷、奇幻斑驳、绚丽多彩的“窑变”花釉等等。其他如釉下彩、墨色、黑金釉、天蓝釉、珊瑚红、松青釉、胭脂红等也应运而生。此外,康熙年间,恢复了明中叶以来几乎失传的铜红釉生产,其中以郎窑红和岗斗红最为著名。唐颖是清代著名的陶官,在景德镇制陶时被称为“唐窑”。唐窑瓷器非常精美,制作水平和质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的瓷器》一书中说:“中国的瓷器,到了唐窑,真的集合了过去所取得的一切成就。这表现在瓷器的装饰方法、造型设计和制瓷技术上。”仅高低温的彩釉瓷器装饰就有57种;在绘画方面,“山水人物花鸟写意,青绿渲染系统,四时远景”包罗万象,“各有大师独创”;在造型设计上,从“古杂尊鼎卤爵之风”到栩栩如生的瓜果花卉作品应有尽有。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