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座寺庙看昆明大理的千年历史渊源

我印象中的佛寺,应该是“我的路弯弯曲曲,穿过一个避风的空谷,枝繁叶茂,到了一个禅院”的幽深之地,人间净土,岑楼点缀着悠远的天空,或是“青山之后云依旧在,东南画四五峰”的清远意境。但云南这两座寺院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不属于其中任何一座。这两座寺庙分别是大理苍山脚下的崇圣寺和昆明市区的圆通寺。

大理昆明相距300多公里,由于地理、交通、人口、民族等因素,文化差异形成较早。即使在交通极其便利的今天,两地文化依然和而不同,各有特色,但这两座寺庙早在几千年前的南诏时期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当时大理是南诏的西都,昆明是南诏的东都。两座寺院,一座在西边,一座在东边,遥遥相望,是南诏全盛时期的标志。如今,透过这两座寺院,我们可以依稀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大理和昆明。

崇圣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曾经承载了南诏百年的帝王气息。作为南诏大理国著名的皇家寺院和政教中心,鼎盛时期可谓“高唐会食千人,敲钟击鼓”。更不用说,大理二十二代国王中,有九位在崇圣寺出家。江山美人一旦弃,往往古佛相伴,这崇圣寺的魅力何在?

圆通寺,位于昆明闹市区,闹中取静,以小见大。其内涵,顾名思义,是和谐的、和谐的,既融合了大乘佛教(又称北传佛教)、大乘佛教(俗称小乘佛教)、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三大教派,又隐隐约约地显现出一些佛道共存的痕迹。

崇圣寺——开阖大气的帝王气象

大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国家。22代9帝出家,宗教对世俗世界的影响非常大。那些古老的城市和古书早已消失,留下的只有佛教。无论是佛塔石窟,还是民间信仰,南诏和大理千百年来的精神追求都像雪一样浸润在苍洱之间。

苍山脚下,金碧辉煌的崇圣寺,晨钟暮鼓,讲述着一个古老国度的兴亡故事和一段传奇历史。从远处看,这不是一个在我的道路上蔓延的伤口,通过一个受保护的山谷,而是一个具有开放和封闭气氛的皇家宫殿。千百年前,是苍山吴拜圣人出门,行三百余里,隔绝日月苍穹?我们不知道,只能靠双脚站立,靠想象编织那些故事。

如今,崇圣寺已经没有了皇帝,那些传说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留下凌星断语的文字,而“奇香乐土,和谐天下”的传统却一直保留着。2006年,重修开放的崇圣寺,再现了第十代南诏王劝导冯友的丰功伟绩——“基业七里,周面积三百余亩,房屋890间,佛11400尊,用铜迎45500尊”。寺庙前有三座高耸的宝塔。

崇圣寺的修复结束了大理百年来有塔无寺的历史,形成了宝塔寺的亮丽风景。崇圣寺的规划布局以三塔保护为核心,源于历史,借鉴国外著名寺庙布局的特点,融合了唐、宋、元、明、清建筑特色的精华。按照主次轴线,九层十一层八个平台进行规划建设。整个仿古建筑小区占地600亩,建筑面积20080平方米,总投资65438+8200万元。主轴线上依次为大鹏金翅鸟广场、山门、达摩殿、弥勒佛殿、十一观音殿、大雄殿、阿一叶观音阁、山海大观石牌坊、望海楼。中轴线两侧和次轴线上,有法务部后勤通讯处、方丈堂、客堂、斋堂、罗汉堂、千佛廊、祠堂、佛学研究所。

整个布局气势磅礴,庄重美观,又不失民族特色。寺内佛像取材于明代李广修雕刻的《张胜暖卷》、《五百罗汉像》和三塔出土文物。雕像融合了“禅宗”和“密宗”的特点,形成了大理独特的雕像风格,还原了崇圣寺的帝王气息。

圆通寺——喧嚣中的一片净土

唐永泰元年(765年),南诏在滇池北岸修建拓东城,同时修建了一批具有南诏佛教特色的寺庙,其中修建在拓东城东北郊区罗峰山悬崖下的布陀罗寺就是其中之一。布拖寺是圆通寺的前身。

“布杜拉”是梵文布达拉卡的音译,也译为“布达拉”或“普陀”,意为“开着小白花的明山”,是观音道场。“童渊”是观音的32个名字之一,也被称为“童渊大师”。因此,“布杜拉”或“童渊”是供奉观音的寺庙。

观音,随着藏传密宗传入云南,最早定居洱海边,成为云南密宗的主要偶像之一。南诏王公视拓东城为“东都”,在建城之初,就在卡农吉修建了布拖寺。几经修缮,该寺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圆通寺。

但进入山门后,所有寺院都是向上的,大雄宝殿比山门高,圆通寺正好相反。进入山门后,不是上坡,而是沿中轴线下坡。精致的童渊风景广场矗立在缓坡的中间,而童渊珍宝馆位于寺庙的最低点。前面有一个水池,两边有回廊连接水池周围的对门,形成了独特的水边寺庙和池塘庭院的风格。青山、碧水、彩鱼、白桥、红亭与寺内诸殿交相辉映,风景如画。

圆通寺周边景色秀丽,寺后悬崖陡立,山峦葱郁,绿树成荫,崖下泉水潺潺,日出日落倒映在石壁上,金漆丹青,美不胜收,令人动容。清代有“水声古,山色新”的诗句和“夏恒平”的题字。虽然现在四周都是建筑,但寺内到处都是青山,大殿和五彩广场,还有水榭。天有洞天有云:“古寺在闹市,看你如何安身立命,令人迷惑。”佛往心里去,游客和看客,可以随意进贡,去极乐世界。"

圆通寺内建筑以大乘佛教(又称北传佛教)为主,也有上派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和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的佛寺。小乘佛教寺庙的青铜佛殿是一座精致的泰国建筑,外形纤细,黄金丰富,位于童渊殿的后面。藏传佛教的寺庙普光明堂在东面,这里供奉着藏传佛教的僧侣。

此外,童渊景区牌坊上的八孔木雕神仙、南极三星等道教神仙、正殿两面墙壁上的道教泥塑神仙、屏风上的大桶“寿”字、张三丰和道士的石刻等,都体现了圆通寺佛道共存。也是“童渊”这个名字,谐音,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