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复习高三历史?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

新课程改革是全方位的,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要求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关系到改革的成败。这就要求教师在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在实际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以前的复习课主要是传授知识,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然后让他们背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主导和主体地位的关系没有体现出来,甚至本末倒置。与新课标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因此,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扮演指挥者的角色,而不是保姆式的教学。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新课程标准才能真正落实。

第二,教科书知识体系的重建

历史新课程标准是历史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也是新历史高考的命题依据。与原历史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结构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的教材编写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内容跨度大,概念多。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在直观上被大大削弱,给学生的记忆和理解造成了混乱和困难,不利于学生掌握。同时,三个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分侧面呈现,教学内容重复分离。所以在复习备考的时候,可以先把课本的学习内容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政治、经济、文化内容可以按时间顺序或通史、中外顺序构建,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体系。

第三,夯实基础,培养渗透能力

首先,通过对新课改后历史高考试题的分析,新高考仍然强调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俗话说,万事万物的变化都不脱离其最初的宗教。学生如何掌握基础知识,是高考成败的关键。基础知识是活水和源头。如果连基础知识都掌握不了,怎么用?所以,复习高三,要从某一历史事件的基础、起因、过程、结果、评价,以及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入手,让学生结合课标的要求去理解和掌握。另外,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概念问题必须让学生理解透彻,否则不方便消化基础知识。

其次,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既要注意历史事物之间的纵向关系,也要注意历史事物之间的横向关系。在纵横联系中深化对历史事物的整体把握。

再次,高三历史复习除了打好基础,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我认为是能力的培养。就我个人对高考试卷分析和标准答案的理解,在出题上往往有三点。一种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答案往往在提供的材料里;二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答案往往在课本上;三是结合材料并根据学到的知识,答案往往是两者的结合。准确回答问题需要学生有很高的知识应用能力。比如2009年高考第22题三题的设计:(1)根据材料1和材料2,人们对婚姻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是如何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材料2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3)根据材料1和3,不同学者对婚姻自由的观点是什么?应该如何全面理解这个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从材料中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他们的解读能力。这也是新课标对考察学生两种能力的要求。这需要经常说和练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和提高运用和理解新材料、新情况的能力。

总之,如何在新课标、新高考下形成一套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复习方法,只是一个开始和探索阶段。它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为教学、高考、学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