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的海盐历史是怎样的?

海宁

海宁是良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据考古资料显示,6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在海宁。春秋战国时期,海宁是越国、吴国、楚国、黎族和鱼儿乡的领地。秦在海盐县和右泉县。东汉建安八年(203年),鲁迅被任命为海昌屯田队长,领导这里的县务。三国吴二年(223),海晏析,博兴设郡。隶属吴郡,迁都扬州,是海宁建县的开始。唐武德七年(624)并入钱塘县,贞观四年(630)恢复为严观县。在镇远(1295)升为严观府,在田丽(1329)改称海宁府。明洪武二年(1369),降为海宁郡,属杭州府。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复为州。民国元年(1912)改为县,直属浙江省,民国三十七年(1948)为第一行政监察区。1949年5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建海宁县,隶属嘉兴地区。1949年6月,县人民政府迁至石霞镇。海盐县1958年6月并入海宁县,1961年2月重建。1986 11月,海宁县撤销,海宁市成立,隶属嘉兴市。历史上,宁县曾长期被严观镇统治。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搬到了原华周围的农村和县界之外,并在抗战胜利后驻扎在石霞镇。

海盐

前222年,设海盐县。唐朝开元五年(717),县衙迁至此地。

崧泽文化

海盐县是崧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5000多年前先民在县城从事农、牧、渔、猎活动。秦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建县。因“海滨广拒,盐田相对”而得名。建县以来,海燕四次迁县,六次析境。秦末,县陷湖(胡哲湖),迁婺源乡(今平湖市东门外)。

宋元时期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钱屠返宋,达道三年(997)。海盐县属秀洲,转良渚路。政和七年(1117),八月二十二日,秀洲定名为嘉禾县。南宋建炎三年(1129)高宗南渡江后,海盐县仍属秀洲,划归浙西道。庆元元年(1195)十月,秀洲升为嘉兴府,海盐县升为商县。嘉定元年(1208)十二月,嘉兴府升为嘉兴军节。元十三年(1276),海盐县平南,属嘉兴府绥靖部,划归江淮省。其后三年,改为嘉兴路总经理室。二十二年,辗转江浙等地,游历于书省、江南、浙西路。贞元年(1295),海盐县升为海盐府,仍属其管辖。朱元璋第三年,即元二十六年(1366),平浙、嘉兴路改为嘉兴府。明洪武元年(1368),嘉兴府直隶首府。次年,海盐府降为县。14年11月,海盐县随嘉兴划归浙江等地。清顺治二年(1645),六月浙江成立,沿袭明制,海盐县隶属浙江等地,承担杭嘉湖路嘉兴府(治嘉兴)的宣传。太平军进驻海盐时,建立了地方政权。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撤省县政府。三年复道制,海盐县属浙江钱塘道(省会及道印办事处设在杭州县,今杭州)。16年3月,道路废弃,实行省县两级制。6月21属于第二行政监管区(驻地嘉兴)。26年冬,原二区所属各县大部分被日军占领,故于2007年9月20日撤销恢复,并以铁路、公路线、钱塘江为基点重新调整了划分。海盐县隶属浙西行署第三行政监察区(驻地绍兴)。29年改为第十行政监察区(驻地嘉兴,32年65438+10月迁至嘉兴、海盐两县交界处,35年复置嘉兴。2008年2月26日,日伪县政府成立,隶属日伪嘉兴特区专员公署。31年,11月,县政府被勒令离开县境,32年,1月,随省第十区署返县重建区乡政府)。37年4月,属第一行政督察区(驻地吴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5月7日,海燕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时期。1950年5月,石岭乡3个行政村归属海宁县,平湖县10行政村归属海盐县。6月1958 165438+10月21海盐县建制撤销,地区并入海宁县,其中西塘桥、海塘、童渊划归平湖县。1961年12月15日,海盐县恢复,下辖两镇16公社。石岭乡仍属海宁县。1983,撤销公社,建立乡镇。8月,1985、甘浦、童渊、西塘大桥撤乡建镇。随着经济的发展,虞城、百步、秦山都建起了城镇。1999调整乡镇行政区划,辖9镇3乡。2001,10,乡镇行政区划再次调整优化,覆盖婺源、沈荡、澉浦、秦山、童渊、西塘桥、虞城、百步八个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