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2500字以上的现代大学史论文。

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系统化

20世纪初,孙中山总结历史教训,吸收前人成果,顺应主张反侵略和改革的各派势力相互靠拢的趋势,进行思想革新。他意识到,中国要想摆脱殖民阴影,克服积贫积弱,就必须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让各个阶级、各个阶层不甘灭亡的人们的力量不至于因为内耗而减少。中国要解决社会重组问题,必须有一面团结的旗帜,就是三民主义。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以革命手段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清政府,努力避免被帝国主义“控制”或“瓜分”的命运,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首先,他吸收了现代西方的民族性概念,论述了民族性的起源、定义和本质。指出一个民族的形成来自于血统、生活、语言、宗教、习俗五种自然力,这五种自然力将一个民族的形成与经济、文化、习俗等因素联系在一起。其次,他用现代西方政治观点论证了自己的民族主义思想。“民族主义是国家的自由”就是林肯所说的“人民所有”。第三,借鉴西方现代民族理论,提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主张。指出中国应效仿美国,将中国各民族整合为一个中华民族。民主: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民主的基本内容是以国民革命的手段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平等、民主、宪政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政治民主化。他以自由、平等、博爱来解释三民主义,认为国民革命是“一个国家全体人民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自由、平等、博爱是三民主义的精神支柱,也是民权思想的具体体现。只有全体国民都有民权观念,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建立一个真正的中华民国。怎样才能发展民权?他认为应该培养人的组装观念和能力。几千年来,封建统治者禁止人民集会,剥夺人民的政治权利,导致中国人民没有集会的原则、组织、习惯和经验,成为“碎片化的人民”。这种国民素质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改变。他在构建民权理论、设计国家政治制度时,也吸收了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防止专制的理论。在《初步民权》一书中,他提供了详细的民权程序,从集会的组织和原则到每一个细节,告诉人们如何开会、发言和投票,如何担任会议主席,如何提出提案等。,甚至还列出了各种格式和样本。民生: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民生思想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两点,即平均地权和发展现代经济。土地问题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重要的问题,所有重大的社会问题都与它有关。农民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没有动员农民参加斗争,就不会有强大的民族民主运动。要动员农民,就要推翻封建土地制度,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以“均地权”为口号动员农民参与革命,真正看到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对于革命成功的重要性。他还提出了“核定地价,还价于民”的思想,重点解决工商业发展后的城市土地问题。关于现代经济的发展,孙中山在1894中提出,只要“人尽其才,地尽其用,货畅其流”,中国就能成为“驱欧登顶”的富强之国。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了大规模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全面进行经济建设,实现工农业现代化的计划。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不再是割裂的,而是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作用:民族主义是在近代经济薄弱、国内经济联系尚未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在* * *同一历史、* *同一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民权、民生的文化背景;民生主义是解决贫富悬殊、使人民共同富裕的理想,是国家民权实现的经济基础;民主顺应了近代历史的潮流,为实现国计民生创造了必要的民主氛围和群众基础。三者互为前提、互为因果,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组织性。关于国民性、民权和民生的内在关系,孙中山指出,他所进行的革命是要把国民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一起解决。他说:“我们推翻了满清政府,就驱逐满人而言,这是一场民族革命;从颠覆帝制的一面来说,是一场政治革命,一分为二。”他还说:“欧美社会的麻烦已经潜伏了几十年,如果今天再被发现,就无法被赶走。我国治理民生的人是最先发展起来的。看到他们的危害还没有萌芽,真的可以拿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一战而尽。我还是把欧美放在眼里,我落后了。”他考察了外国的现代化,分析了它们的经验教训,认识到即使建立了现代化的经济制度和民主政治,如果不解决贫富悬殊问题,也不是真正的现代化。为了避免欧美的弊端,孙中山决心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即“采取民生主义,同时解决国籍和民权问题。”三民主义的思想也就完成了。“从战略的角度看,这种‘一蹴而就’的方法不符合革命阶段论的原理,但从战略的角度看,它正确地指出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社会组织模式。研究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既要分别考察其各个部分,又要从整体的角度去把握,从而认识到三民主义对于聚集革命力量、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的巨大作用。孙中山继承了太平天国反对民族压迫思想的合理内核,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了其狭隘的民族复仇思想,并将其与反帝思想相结合,形成了现代民族主义。他的民族思想不仅受到主张反清的各派支持,也受到主张反帝的各派支持,甚至吸引了主张反帝爱国的保守势力,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他批判了帝制思想,吸收了近代民主思想的精华,得到了新一代知识分子的支持。他提出了反封建的土地纲领,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和资产阶级,并没有因为他的赎买政策而过分侵犯地主阶级的利益;他发展现代经济的主张既符合民族资产阶级的理想,又不违背主张富民强兵的部分地主阶级的愿望。总之,孙中山从中国国情出发,既考虑了革命的首要目标,又兼顾了各派的主要利益。他把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所反映出来的或松散或紧密甚至相互冲突的思想整合起来,在民族、民权、民生的互动中协调起来,科学地阐述了取得民族民主革命胜利的战略原则。在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的思想不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为各个阶级、阶层提供了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各派在同一目标下协调行动,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的斗争力量。以系统论为基础的三民主义对中国反帝反封建运动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指导下,中国革命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三民主义包容了各派的积极因素,使之成为各改革派可以接受的理论体系,统一了革命目标。第二,促进了各革命派别的团结,使各阶级各阶层的先进分子的斗争不再分散,而开始在三民主义的旗帜下聚集起来。三民主义提出仅两年,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联盟就成立了,使中国的反封建斗争摆脱了自己的局面,有了有组织的力量的领导。第三,促进了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据统计,不仅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农民、地主、共产党员、工商业者、知识分子,甚至一些清官和相当数量的清兵都加入了同盟会及其外围组织。其参与者的阶级和阶层是广泛的,这在以前的改革和革命运动中是没有的。第四,加速了封建阵营的瓦解。太平天国时期,全国各地的地主纷纷组团,疯狂镇压农民起义,他们的活动对延长清朝的寿命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辛亥革命中,汉族地主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很多人等待中立,而积极维护清朝统治的人相对减少,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转向反清阵营。第五,加速了清朝和封建专制的崩溃。三民主义提出仅八年,同盟会领导的革命力量就推翻了清朝,结束了延续两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显示了它对历史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