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极端的人类改造,这还是自己的身体吗?

只有人机契合,请看资料。

电影《蜘蛛侠》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人,他的功能被转换了。在《蜘蛛侠》中,蜘蛛侠分别面对绿妖和章鱼博士。这两个对手展示了另一种人体改造主题——赛博堡。这类故事中的人物,他们的自然身体还处于以前的状态,但是通过与机械设备相结合,他们的能力范围得到了扩大。和身体的改造一样,这种改造后的超常功能也可以由大脑来支配。

人机一体化的梦想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只是在现代科技出现之后。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类似人机契合的初步体验。比如人在熟练驾驶的时候,往往能感觉到和汽车、小摩托艇、飞机融为一体。吊车司机虽然没有那么漂亮,但也会觉得自己的四肢被扩张了很多倍。而一个熟练的机床操作者也能感觉到机床就是他伸出的手。另一方面,像心脏起搏器、金属骨骼之类的东西早就植入人体了。当然,这些现实和科幻作品中的“人机结合”还是有质的区别的。但是,他们可以说明,“人机一体化”的幻想并不是无源之水。

科幻作家在创作“人机合一”的故事时,不仅拓展了人类的容量,而且注重展现人性与机械的冲突。在之前的生物体改造故事中,情况并非如此。就像《蜘蛛侠》第二集里的章鱼博士一样,他是一个善良的科学家,却被一个类似章鱼的机械体所控制。“章鱼博士”一边作恶,身不由己地打破禁令,一边试图摆脱机械的控制。在最后一刻与机械章鱼同归于尽。

人机一体化最初的想法只是用机器系统让人脑保持活力。这是中医领域对人造器官的一种极端夸张:既然各种人造器官都出现了,那我们就把除了大脑以外的全身都换成机器,看看会怎么样。别利亚耶夫的代表作《陶威尔教授的头》讲述了人类大脑独自生活的故事。然而,小说中的陶威尔并没有自愿献出头颅,而是被他的弟子科尔恩绑架并强制执行。Coln威胁要保住他的脑袋,强迫只有脑子的教授为自己工作。

在印度作家伦德和的《爱因斯坦II》中,阴谋变成了“公开计划”。斯里尼瓦桑博士被认为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学者,是印度的国宝。他正在研究统一场论。然而,癌症很快就会夺走他的生命。印度官员随后主持会议的是奇塔莱医生,他切除了他的大脑,让它独自生活。斯里尼瓦桑不想被改造成一台生活没有幸福的“活电脑”,但为了在有生之年完成自己心爱的研究,他不得不同意接受手术。在小说的结尾,博士的大脑终于解决了统一场论的所有难题,却没有把答案告诉那些把他当成机器的人,而是以一种人们无法理解的方式自杀了。

这些故事只是简单的描述了人脑和机械结合的可能性,没有提到这种可能性会带来行动的自由,甚至为主角设定了一个悲惨的结局。1968年,美国科幻大师艾萨克。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1992)在短篇小说《分裂者》中乐观地指出了“人机结合”的未来趋势。1972年,卡丹出版了一部以此为主题的小说《机器变形金刚》。这部小说描述了一名在事故中受重伤的宇航员。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当局在许多地方改造了他的身体,使他成为一个拥有超能力的人。

在人机一体化的故事中,弗雷德里克是科幻界公认的经典。费德里克·波尔(1919——)在1976年写的《超标准的人》。我们知道,人类其实是地球环境,甚至是地球表面陆地环境的产物,并不适应外星或者深海环境。《超标准人类》中,人类未来是要移民火星的,但是火星上的压力极低,辐射很强。正常人类只能穿着宇航服踏上火星,这不符合在火星表面自由活动的预期。因此,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毫不犹豫地彻底改造宇航员威尔,使他成为一个能够适应火星的人。他的眼睛被摄像头取代,皮肤被塑料取代,鼻子被浓密的毛发覆盖,一些内脏被取代,甚至还有太阳能翼。

在转化的过程中,维尔痛苦地死去了。他的好朋友,著名的宇航员罗杰。托拉维被改造成了第二个“超标准的人”。他终于和其他天生的宇航员一起登上了火星,但已经成为他身体一部分的机械系统却发生了故障,导致罗杰失去理智,攻击宇航员。历经千辛万苦,罗杰在火星上活了下来。只是他不再是地球人,而是半机械的“火星人”。

如上所述,太空中的许多奇观是人类肉眼无法目睹的,只能借助观测仪器。因为很多地方的物理环境很容易压垮脆弱的人体。比如木星,它有几千英里厚的大气层,它的底部压力比地球深海底部的压力还大。这个大气由氨、氢等成分组成,却没有人类最需要的氧气。酸雨不断落在大气中。总之,木星的真实表面类似于神话中的地狱。

然而,美国科幻作家西马克在他的短篇小说《一去不复返》中,却让人类宇航员“一丝不挂”地进入了这个地狱。原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为了把人送进去,专门研究了“转换器”。他们发现了一种类似气体的原始生物——来自木星大气层的“跳跃人”。转换器的作用就是把人变成像跳跃者一样的松散结构。在英雄艾伦之前,四名宇航员已经被转移并送入木星的大气层,但他们都没有回来。读者会认为他们是在一次冒险中丧生的。因此,再派艾伦去找他们是一种悲剧行为。

于是,小说的后半部分发生了转折:身体完全变形的艾伦根本感受不到木星的“恶劣”大气。在他眼里,空气很美,瀑布很美,雨也很美...原来“跳跃者”是木星环境的产物。如果人类的身体和他们一样,木星对他来说会像花园一样舒适。前面的宇航员都很开心,不想回去。

另一部更大胆的“人机结合”小说是科幻作家麦卡弗里写的《会唱歌的船》。一个身体有严重缺陷的女孩得到了一个新的身体——飞船,从此成为了乘客们体贴的好朋友。

在不考察体能的情况下,并联人工脑和人脑来提高人的智力,也是人机契合的共同主题。王晋康在许多科幻小说中描述了这个主题。小说《亚当归来》中,未来人类植入了“生物成分计算机”,获得了比自然大脑高100倍的智能。在外太空两百年后返回地球的宇航员王亚当本能地反抗。然而,那些拥有“第二智能”的未来人对此却无动于衷。最后,王亚当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叛逆行为像孩子一样可笑,终于接受了时代的潮流。

在科幻小说《狗》中,72名科学家植入了自己的“模拟大脑”。他们被人类圈禁在喜马拉雅山一座不知名的雪山里,被贬为“大头”,孤独地生活在世人的质疑和恐惧中。

直到有一天,一颗看似拥有智能的暗星飞向地球。面对灭绝,人类邀请“大头”合作拯救家园。因为只有大脑子和超常的智力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解决危机。

在美国科幻电影《斯戴福的妻子们》中,植入人脑的芯片并没有改变他的智力,而是改变了他的性格和生活方式。一群同样娶了女强人的男人,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在斯坦福工程师的策划下,我们把芯片植入妻子的大脑,让她们成为“贤妻良母”。直到前电视节目主持人珍妮和丈夫来到这里,剧情才告一段落。重获自主权的妻子又让丈夫“妻管严”了。

中国科幻小说中人机契合的代表作,台湾作家张西国的《超人传》。在这个短篇中,未来的人类将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改造一批精英学者,使他们获得超能力,更适合科学研究。主人公费是一位被赋予人机合体的科学家。小说家详细描述了人机结合后的奇妙景观。

然而《超人传》所描述的并不是人机契合的乐观结果,而是身体任意改造后对固有人性的威胁。小说结尾,人机结合的精英们大多变得冷漠麻木,视生命如粪土,甚至想用人工大脑代替人类延续文明。在人类文明毁灭之前,只有腓力比人带着一男一女两个人类孩子,飞到了外星世界,成为了新大陆的亚当和夏娃。

几乎与此同时,美国科幻小说评论家兼小说家奈特在1968年写的短篇小说《面具》中指出了这种危险。《面具》描述了一个在月球上意外受伤的人是如何被彻底改造的。但整篇文章的重点都在故事的结尾:主人公冷血地杀死了一只可爱的小狗,可见他已经完全失去了同情心。

1950,科幻作家雷蒙德。在小说《机械大脑》中,F·琼斯也用悲剧的手段描述了可以移动的人机合体的故事。在书中,人们的大脑被移植到机器中,以使用他们记忆中的技能。

在科幻电影《黑色撞击》中,甚至出现了人机一体的改造人组成的整个社会。这部电影以第六次世界大战爆发的27世纪为背景。战争的一方是Al公司,一个经过基因改良的“优秀种族”。还有一个方便,就是普通人,加上一群“人机合一的人”,统称为里贝罗。影片中的几名叛军士兵都是人机合体。他们都是天生畸形,受到阿尔法精英的歧视。里拜尔集团把他们改造成人机一体的人,接受了他们。在战斗的关键时刻,叛军士兵可以直接将自己的身体与外部信息网络连接起来,取得优势。

屏幕上最著名的人机结合代表作是《机械战警》系列。警官墨菲因公殉职,身体残缺不全,心脏已死,但大脑功能还在。负责底特律防务的奥利公司用他残缺的身体进行人机契合实验,生产出了“机械战警”。因为全身都是钢铁盔甲,四肢都是机器,所以机械战警是无情的。但他最大的“缺点”是,他还有人性,不仅慢慢恢复了前生的记忆,也恢复了价值判断能力,不再是单纯执行命令的机器。后来,奥利公司甚至生产出了机器人警察ed209。但这个没有人性的机器和半人“机械战警”的斗争,还是以人性的胜利而告终。

这一系列电影的亮点在于,人性和机器在《机械战警》中相继展现,既有冲突又有统一。有时候,机械战警完全是机械的。比如程序失控的时候就一直徘徊。或者仅仅因为有人吸烟就鸣枪示警。而当他想起自己的旧家庭生活,徘徊在旧居之外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到深埋在机械身体里的人性。

在《机械战警》中,我们看到了对人的功能的强调,而不是对智力的强调。虽然今天机械设计领域已经引入了很多仿生原理,但人体仍然具有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尤其是用手的能力,超越了所有的生物和机械手。战斗中的枪械瞄准、射击等技能更是机械。在这类主题中,人体(不是人脑)是大自然制造的超级机器。人机一体化的目的就是放大这种能力。

说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会把“人机结合”和“机甲”混为一谈。很多日本科幻漫画,比如《时空要塞》,都有“机甲”。《黑客帝国3》中,锡安的人类战士也是操作机甲与入侵的机械水母之间的战斗。机甲是一种人形格斗机器,可以做出类似人体的动作,比如穿越,格斗等等。但是它需要一个人类驾驶员坐在中间操作。而且,司机可以自由离开。机甲只是一台复杂的机器。人机契合就是人和机器铆接在一起,相互交融。离开机械部分,那个人就会死。没有人,机械体的那部分就无法单独执行任务。

当然,全面改造人体还是一个遥远的未来。但今天的科学已经能够用电子技术取代人体器官和器官附属物:心脏起搏器强化虚弱的心脏,人工耳蜗帮助听力受损者,仿生手和腿连接到真正的肌肉上,帮助人们移动。从更换个别肢体到更换所有身体需要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