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的背景是什么?

司马迁在汉元丰三年(公元前108年)继父为太史公,从舒泰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撰写《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后来因替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向汉武帝辩护而被捕入狱,被判贪污罪,身心受到极大创伤。

出狱后,他担任秘书,继续忍辱负重、满腔热情地完成他的历史书。在大约两年的时间里(公元前91),这本书终于写好了,也修改好了。共有130本,其中第七本是《项羽本纪》。

正是由于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和“爱奇”思想,才塑造出了不以成败论英雄、个性鲜明的项羽形象。鸿门宴是项羽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所以司马迁很有色彩地再现了这一事件。

整体升值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片段,是秦灭后项羽与刘邦长达五年斗争的开始。虽然是开始,但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这场斗争的结束。

这是因为作者通过描写这场宴会的全过程(包括会前会后的斗争),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以功勋为荣,有“妇人之仁”。

这种性格如果不改变,必然以失败告终。刘邦之所以能在宴会上力挽狂澜,与他善于利用对方的性格弱点是分不开的。这一历史事实可以反映出领导者的个性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所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