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藏山的由来是什么?

距离太原120公里的蔚县藏山,原名玉山,因形似坛子而得名。藏山以中国古典历史十大悲剧《赵氏孤儿》命名。后来,为了歌颂程英、公孙杵臼等舍身取义的仁人志士,他们把玉山改名为藏山,并设立藏山庙供奉祭品,世世代代不停地烧香。

赵遗孤的故事流传千古。

从太原市阳曲县沿着双阳公路一直走到阳泉市蔚县,到了蔚县,会有一个广告牌,上面写着“忠义在蔚县”四个大字——蔚县人崇敬和赞美的忠义精神,就是来自藏山和一个流传了2600多年的故事。

(公元前598-公元前541)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的孤儿。医生赵盾的孙子,赵朔的儿子,他的母亲是庄吉,金成功的妹妹。现在流传的故事版本是,晋国奸臣屠岸贾谋杀忠臣赵盾,赵氏三百余人被斩于门外,门童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出生不久的。在发现孤儿被秘密解救后,屠岸贾下令,如果三天内没有人交出孤儿,该国所有六个月以下的婴儿都要被屠杀。为了拯救赵孤儿和全国的孩子,毅然献出了自己的孩子。公孙杵臼,一个最好的朋友,深深感动了程英的义举。他知道自己太老了,不能胜任抚养孤儿的工作,于是他让程英向屠岸贾汇报,把孤儿“藏”了起来。屠岸贾从公孙家里搜出这个“孤儿”,实际上是程英的儿子,用剑将他砍死,公孙也撞在台阶上死了。程英在15带着吴钊进了玉山躲了起来,并把吴钊抚养成人后才向吴钊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吴钊深感悲痛,发誓要为自己报仇。不久,晋灵公死了,晋襄公哀悼。在大臣姜维的帮助下,杀了,恢复了赵国在晋国的地位,成为治国的栋梁。

这场发生在晋国宫廷的悲剧实际上是统治者之间的权力斗争。它脱胎于《左传》和《史记》,成为一部是非善恶分明的历史复仇剧。纪写了《赵遗孤的复仇》,把单枪匹马杀婴改为杀光全国与赵遗孤同龄的婴儿,把公孙买别人的儿子送给孤儿改为的父母送给孤儿,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法国作家伏尔泰于1755将其改编成新剧《中国孤儿》,并于1755年8月20日开始在巴黎各剧院上演,盛况空前。《赵氏孤儿》也成为第一部介绍到欧洲的中国戏剧。

晚清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证》中将赵氏孤儿与窦娥冤并列。“即使被列入世界大悲剧,也是无辜的。”还有人将《赵氏孤儿》与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雷特》相提并论,可见《赵氏孤儿》的巨大影响力。

传说吴钊死后被玉帝封为“藏山情王”,专治人间风暴,造福百姓。据史料记载,历代皇帝对吴钊推崇备至,多次加封他:宋元丰4年,宗申封吴钊为“河东之神”,宋绍兴11年,高宗封吴钊为“藏山之王”。明朝成化二十年,皇帝下令修复藏山寺,升级为“朝廷香火院万岁”。清光绪五年,皇帝亲自赐御书牌匾《明德崇桂》高挂正殿。清同治八年,穆宗封吴钊为“义华尊神”,清光绪五年,德宗加吴钊为“富友义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