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移民在凉山

明朝的移民:

据《梁山县地名志》记载,全县822个自然村中,有685个建于明代,其中有400多个是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的。

三个村庄建于唐代:赵八队乡赵八队村、黑虎庙乡尚娜村和泉铺镇柴琳村。

宋代建村13个:黑虎庙乡后集村、茶场村、浔那村,泉铺镇林虎集村、崔、牛盖村、玉皇庙村、林王庄村、泉铺村、牛楼村、玉皇阁村、西王庄村、东王庄村。

元代建有8个村:寿张集乡寿张集村、郭楼村,小路口镇王娜村,关彝镇范桥村,韩岗镇玉皇庙村,泉铺镇千里堡营村,杨颖镇后李堡营村、六铺桥村。

民国时期建了两个村:大路口乡大路口村,黑虎庙乡黑北村,

明代寿章县

寿张郡原名寿梁郡,建立于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东汉时(公元25-220年),东汉皇帝刘秀的叔父刘良为讳,改寿章县。寿章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总共有四个县,顺序如下:

1.东平(今新湖乡)霍家庄(600年)

2.西北梁山的寿章集(900多年);

3.朱口境内的这一阶段(距今10多年);

4.阳谷寿张镇所在地王陵店(580多年)。

搬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行政区域的变化;二是黄河泛滥,被迫搬迁。

金大定七年(1167),当时的寿章县张集被洪水冲毁,一片汪洋被迫迁到寿章西北角的朱口镇,那里地势比较高。十二年后(1179),长寿的老统治者张继回来了。

明洪武三年(1370),寿章集再次被洪水破坏,寿章县被撤销。十年后,明洪武十三年(1380),重新设立寿章郡,迁至王陵店,至今仍沿用寿章的名字。寿章县于1964年撤销。

清代,凉山地区位于鲁西南和豫东交界处。被寿章、东平、汶上、阳谷、运城等县控制,土匪很多。清初,这里曾设立“梁山大营”。梁山营,全称梁山营,是梁山地区第一个官方机构,负责东阿、东平、寿章、运城、汶上五县的军事,主要是防止土匪和百姓造反。这个营地位于今天的梁山县城,占地50多亩。有兵营、府街、武术馆、关帝庙、剧场等建筑。梁山阵营的资本是一个四品武陟。读边时北可达东昌(聊城),南可达曹州(菏泽),西可达范县,东可达兖州,直属于满清政府管辖。辛亥革命后,梁山大营被废,兵荒马乱。首都最后一个官员荣某在当地富绅的护送下回到北京,曾经在鲁西南赫赫有名的梁山大营结束了200多年的历史。

梁山村

清同治三年(1865),水泊梁山周边32个村子的百姓不堪水患、土匪。在农民起义军首领胡俟的带领下,在山周围修筑了一条长40华里的梁山大寨,并在大寨周围挖了一条宽20多米、深四五米的寨子河。《寿章县志》对这个村子有一个专门的记载,叫做《梁山地图》。大寨大部分在1949被洪水冲毁,遗迹逐渐消失。只有在石头院村和钱骥村的村头还残留着一条壕沟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