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疆域版

1852至65438+2月至1864年期间,太平天国在7省47郡建立了236郡(含10郡)。

太平天国武装先后发展到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直隶、山东、福建、浙江、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广东等省,征服了六百多座城市。

太平天国已故领袖之一洪仁玕曾数次声称,太平天国要将天下分为21省,应该是指清朝建立的18省和东北三省。但太平天国各个时期的文献中所提到的省份并不仅限于此,还有其他省份如苏福、浦田、贵府、伊犁(新疆)等。

洪仁玕还宣布太平天国在江南省设12郡,其他各省各设11郡,但这一设想脱离实际,不能也不可能实行。

扩展数据:

1,体育影响力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也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高峰。太平天国坚持了14年,影响扩大到18省,严惩中外反动势力。占领长江中下游富庶地区多年后,战火蔓延到半个中国,极大地伤害了清廷的国力。

太平天国的事迹和一些主张对以后的反清革命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它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了它新的内容和意义,即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还肩负着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同时,太平天国的一些领袖主张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在当时是先进的。

由于清廷只能依靠汉族形成的湘军和淮军才能打败太平天国,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大臣为平定乱局立下汗马功劳,使清廷更加重视汉族,汉族在清廷的势力大增。同时满族人对军队的控制力减弱,军权财权分散。朝廷为地方官员招募的亲兵建立了国民军。朝廷的权威下放到军事官员手中,极大地改变了权力格局。

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利用欧美洋人镇压太平军,看到了西方的军事力量,促使了后来的洋务运动。

太平军在两广、江南等地起事时,大量富裕家庭和平民逃往上海、香港避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地的发展。

据中国学者王晓秋和日本学者广泽纪平介绍,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殖民,缓解了起义军诸侯的压力,促进了起义军的发展。

2.主要领导

洪秀全(1814 1-1864 June 1),曾用名火秀,名为任坤,后改为避讳神的“叶火花”(“耶和华”的谐音)。

1814出生于广东省华县。道光年间多次科举失败,但他坚信“古代的事业是人干的”,于是吸收了早期基督教教义中的平等思想,撰写了《原道救世歌》进行教导,主张建立“天下为公”的古代盛世。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开国,天王。

1853定都江宁(今南京),改名天京。在主权原则上,洪秀全拒绝承认满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积极抵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英国政府派出特使与洪秀全接触,表示如果洪秀全承认英国在中国的利益,将向太平天国提供援助,但洪秀全严词拒绝。

由于洪秀全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和出卖国家主权,列强转而支持满清政府。洪秀全于1864年死于天京。他死后,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在满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百度百科-太平天国

百度百科-洪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