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话题探索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一)课题的提出活动教学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适应当代主体发展、学习主动的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也是改变当前我国教育教学过于重视教师讲授而忽视学生探究的必然选择;比直接经验获取更重视间接经验学习;重结果轻过程;强调智力而忽视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从现象到经验再到理论,活动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教学理念,其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和丰富,体现了当代教育的核心精神——人的发展,即人作为主体的全面发展。去年9月起,我区进入省级新课程实验区。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都在发生变化。《历史与社会》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的设置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追求。为培养当代中国公民的人文素质和民族精神,为初中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提供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有限的常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形成知识传播与能力培养的同步。《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第八条明确提出:“尝试从不同角度探索社会问题,整合各种知识,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综合探究活动,就是按照这个目标编写的。这些活动课一方面很好地补充了教材,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然而,在讲课和研究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与平时的课堂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没有体现出综合性、探究性和活动性的特点。还有很多老师害怕上这个课,不愿意上。归根结底,原因是教师不知道如何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了解综合探究课的真正内涵。(二)主体的定义“探究”一词解释为“深入讨论、反复研究”,即研究和讨论,而研究和讨论需要两人以上的配合,说明“探究”是一种需要两人以上参与讨论、反复论证的方法。《现代汉语词典》将“探究”一词解释为“探索追求”。探索,即多方寻求答案,解决问题。这说明“探究”是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根溯源的另一种方式。基于以上两种解释,我们可以看出,探究是一种既可以合作进行也可以单独进行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探究性学习:“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法和过程。是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和技能,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学习方法。”“综合探究”是各种动脑或动手知识和能力的有机整合。对此,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明确指出:“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这里的“综合”有两层含义:一是因为历史与社会本身是一门综合学科,它融合了历史、地理、社会学等人文学科,在结构、选材、呈现等方面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二是指各种探究方式的有机融合。综合探究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基础,通过综合多样的主体活动,促进学生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本课题中的“综合探究活动课”是指根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ⅱ编写的《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教材中每个单元后设置的综合探究活动。(三)研究现状分析:目前初中有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尤其是科学需要探索自然现象,历史、社会等人文学科需要探索社会现象,科学探究中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对研究社会现象同样有效。新课改中也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该课程所倡导的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等教学理念也是我国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所倡导和要求的,也是综合探究活动课的教学要求。因此,他们的研究无疑有助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在原有的“社会”学科中,也有一些学校正在进行探究和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特别是浙江萧山宁围中学的“初中社会科主题探究性学习的探索与研究”,对“社会”学科的探究性学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提出的主题探究性学习模式对该课题的教学设计研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由于历史与社会是本次课改中新增的综合课,与原有的社会课有较大不同,综合探究活动课在原有的历史、地理、政治、社会课程中也从未出现过,因此对应这一课题的研究很少。为了了解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我收集了一些新课程实验区的“课改实验简讯”,发给省里。仅从人教社编的《试教简讯》(历史与社会专辑)中,就找到了两三篇关于“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设计的文章。在他们的鼓励下,我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二、研究目标1。让学生通过综合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体会研究的艰辛和快乐。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建构基础知识,获得初步探究能力,发展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实现历史与社会的三维目标,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素养的未来公民奠定必要的基础。2.通过项目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能够正确把握本教材的重要部分,更加注重学生综合探究能力的提高,并将这一教学理念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使新课程课堂充满“探究”和“活动”的氛围。3.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教师在实施新课程和使用新教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中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和相应的学习评价方式,帮助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同时,相信通过研究,也可以丰富学校的活动课程,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三、研究的内容(一)综合探究活动课的基本教学策略1。增加开放性和综合性,拓展学生想象力。“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活动课”本身就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侧重于学生不同的生活体验,因此需要在开放的内容和形式上容纳学生多样的生活体验、个性特征和不同的兴趣倾向。从教学方法到教学内容,从教学组织形式到确定教学目标,都应表现出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2.加强启发,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综合探究活动”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参与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兴趣。正因如此,加强启发,设计开放性、多维度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是我们教师特别关心的问题。3.营造民主的课堂,树立学生探索的信心和勇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开设综合探究活动课的目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要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信心和勇气。只有在平等的层面上,师生才能平等对话,才能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分享、心灵的和谐、理性的升华,从而促进师生互动、共同发展。4.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育观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畸形发展。“综合活动课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建立学校与社会教育的网络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探索,积极丰富生活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社会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现在的想法:在策略研究中,想增加探究前的准备环节,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指导策略以及探究后的总结与评价等。我想在下一次课题组会议上把这些问题具体化,并进行招标。要求形成子课题或有多篇论文。(2)综合探究活动课主要类型及基本教学设计研究1。主要类型。从现行教材的编写来看,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按照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主题活动课、实践探索课和问题研究课。接下来我将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为例,探讨活动课的主题,以文明生活小管家的身份去中国旅行。

说实话,“大众化”的大众媒体的影响,实际的探索,来自家乡的报道,我是社会的小主人

探索身边的历史问题,研究课,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八年级课本──主题活动包括: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史,新年感受身边的传统,生活中感受工业文明。实践探索包括:保护身边的文明,感受沧桑。问题包括:宗教景观视角下的文化多样性,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下西洋的比较。2.基础教学设计。在综合探究活动课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四个方面:①课堂导入要把握探究的逻辑起点;②探究的内容要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③问题设计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④活动设计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1)主题活动的教学设计等综合探究活动,往往是先确定一个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的主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再引导学生分析主题。具体教学过程包括:呈现材料,引出主题(创设场景,切入主题)——收集材料,分组讨论(辩论)——交流感受,总结点评——课后拓展,升华主题。(2)实践探索教学设计等综合探究活动,主要是针对自然、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结果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具体教学过程包括:方法指导-实地调查-资料收集-综合分析-话题交流-总结评价等环节。(3)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这种活动课往往从一系列问题入手,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而这种探究往往是以课内活动为基础的。具体的教学过程是:抓住探究的起点,激发探究的兴趣——思考探究材料,提出研究问题——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综合分析——小组合作讨论,提出解决方案。目前的思路:在教学设计上,要加强对模型变体的研究,七年级、八年级的综合探究课都要有自己的教学案例,所有案例都要招标,每节课提供一到两个案例,在案例中突出设计思路的教学意图。(3)综合探究活动课1的学习评价方法研究。精心设计评价要素一般来说,综合探究活动课由学生自主活动、小组合作、课堂交流等部分组成,所以评价也要体现这些方面。为此,评价可分为小组自主活动、小组课堂活动和个人参与活动。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参与的质量、时间、方式和效果。以及来自老师、学生、团体的评价。2.综合探究活动不应走过场,而应通过探究活动达到某些特定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有必要运用评价机制来约束和引导学生实现这些目标。因此,综合探究活动课的评价设计要考虑如何与活动紧密结合。例如,在设计书面评估时,每个学生必须提供一份书面资料、报告或记录。如果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对某项活动的参与,那么评价应该基于学生或教师之间的观察。3.实时推广评估方案的评估需要及时的反馈和宣传,才能更好的体现激励作用,不能集中在活动结束后,或者暗箱操作。因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评价表,挂在黑板上,让学生及时了解班级、小组和自己的表现。课堂交流要分阶段及时评价,教师要及时引导和点评,激发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进步。我现在的想法:我不想把重点放在研究内容的第三部分——学习成绩的评价上,但这里可能会突出“如何用纸笔检验学生的探究能力”的研究内容,并列出一些试题来说明如何考察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