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老师问的一个问题

我觉得下面这篇文章不错。可以参考我们的学习史,一定会接触到事件的起因、过程、影响(或影响)。不同的部分有不同的侧重点。现在我们来看看那些点:1。了解背景和原因的关系。历史事件的背景和起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具体的事实,后者是抽象的观点,后者是从前者总结出来的,所以原因在于背景。所以要把两者统一起来,用理性的观点统领背景,用背景的事实论证理性。比如隋朝的暴毙是由于人民的过度奴役造成的,隋朝奴化人民修筑长城、开凿运河、修建宫殿、下西洋等具体史实是他们暴毙的背景。隋朝之所以死的军人太多,是从上面的具体史实带出来的。学生学习历史,是为了理解原因与背景的关系,也就是以理解的方式掌握历史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牢固,容易记忆。2.掌握历史事件的进程是事件的中心。事件是背景和原因的必然趋势,历史意义在于事件的过程。因此,学习历史事件最重要的是掌握事件的过程。掌握历史事件有几种方法:(1)因素法事件发生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结果。在研究每一个历史事件的时候,都要把这些要素提取出来,可以写在书本旁边,也可以写在笔记本上,然后在总复习的时候按照事件的顺序,把它们综合列出来。这样8就一目了然了。比如,在研究中国古代改革的内容时,可以把历史上几次重大改革,用朝代、人物、背景、目的、内容、结果等元素做成表格,便于理解、记忆和应用。(2)阶段法的历史事件比较长,过程曲折,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遇到这类事件,我们可以分阶段掌握。如果记得八年间甲午战争的发展,可以用分段列表的形式;比如研究文革的时候,也可以把这十年的大事分阶段列出来,进行记忆和学习。(3)路线法对于一些事件,特别是对于一些战争事件,有明确的发展路线。因此,可以使用路线方法。比如长征中中央红军的行军路线可以描述为:瑞金——贵州(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强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越泸定桥——翻越雪山——穿越草原——进入甘肃——到达陕北延安。(4)对比法比较同类型事件。中学生觉得学历史难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容易混淆历史事实。因此,在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类似事件后,我们可以区分相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对事件的理解,防止混淆。列表比较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把类似事件按原因、时间、地点、人物、简要过程、特点、结果、历史意义等列出来,让我们对每个事件的异同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如秦、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研究。3.把握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1)历史地位是什么?这是一个前瞻性的意义。就是看它在过去的历史发展中占据什么位置。这种历史意义往往有“最”、“第一”、“标志”、“开端”、“序幕”、“划时代”、“转折点”、“分水岭”等字眼。说到兵部在清朝的历史地位,可以说是“标志”了帝制巅峰的一个标志。再比如《史记》,“创造”了“第一部”以传记体书写历史的历史著作。(2)历史作用是什么?这是回头看(包括事情的经过)得到的意义。这有两个方面:一是打击、颠覆、动摇旧的东西。例如,我们可以说,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性格和力量,它不仅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而且沉重打击和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二是推动和促进新事物的发展。比如丝绸之路的出现,对中西方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3)历史影响如何?所谓历史影响,是指历史事件与后续历史发展的关系。历史影响可分为正面和负面;直接和间接。比如北宋中央集权政策的积极影响是防止上一代军事独裁和地方割据的发生,有利于国家的延伸。负面影响是导致政治从众,地方贫困,等等。如汉代张骞、班超先后下西洋,其直接影响是政治性的(国威远播);间接影响是经济(促进商业和贸易)和文化(中西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