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宋”只是历史上的一个坑。

宋朝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朝代。宋朝的GDP曾占世界的80%,居历代之首。大关四年人口达到1110岁。不仅如此,它还是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和科学创新最繁荣的时代。很多人认为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有理有据,合情合理。但就是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军队却很弱,和当时所有的敌对政权都没什么关系,比如辽、西夏、金、蒙古。宋朝割地赔款,甚至做了侄儿皇帝和孙子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无语的朝代。所以,每当我们谈到宋朝的特点,人们都喜欢用一个‘弱’字来概括。

大宋的军队不是弱旅。据沈括《孟茜笔谈》记载,宋初皇军的战斗力和训练水平非常高,远超前朝。无论是劈砍还是射箭,辽军与帝国军相比都明显处于劣势。同时火器从宋军进入战争阶段。宋军使用的火器有霹雳、霹雳、火球、铁炮、火箭等。宋军大大提高了进攻和战斗能力,与北方游牧民族相比有优势。

宋朝开国时,军事战绩可圈可点。960年,宋太祖的赵匡胤穿上了黄袍,建立了宋朝。963年,靖南、湖南被平定。965年蜀国灭亡。南汉灭于971。南唐于975年灭亡。976年,宋太宗接管了政权。1978年3月,漳州人陈和泉州人入党。978年5月,吴越国王钱树登基。南方所有的分离主义政权都被消灭了。公元979年,宋太宗率军来到北汉,消灭了最后十个国家。

大宋管理军队的措施很奇怪。961年,宋太祖召集石守信、王审琦等高级将领举行招待会,说:“人生如眨眼。所谓有钱人,就是想多积点钱,自娱自乐,让自己的子子孙孙没有贫穷!”二曹何不释放兵权,出去镇守大诸侯,选一个好的农场和宅城,为子孙后代立下一个永不动摇的产业,多买些歌伎乐舞,天天饮酒作乐,结束自己的日子。”结果,大家“都停了军职”,这就是“以一杯酒解除兵权”。“因此,北宋成为一个鼓励高级将领追求物质享受的朝代。宋代实行招兵制度,当兵思想盛行。尤其是灾荒之年,宋朝还有带流民入军的习惯,军队成了救灾的福利院。这些都影响了军队的战斗意志。在著名的高梁河战役中,唐太宗率军围攻辽宁和南京,形势十分有利。虽然太宗亲自拿了块石头,天天督促将军们攻城,但大部分士兵都疏忽大意。之后只有几只螃蟹被挖城部队挖了出来,士兵借题发挥,动摇了军队的士气,导致整个战役的失败。可见,从一开始,战斗意志就成了北宋军队的致命伤。军队自上而下的战斗意志薄弱。到了北宋后期,战争次数减少,经济繁荣,军队的战斗意志进一步削弱,没有办法打仗了。

宋太祖重组了帝国领导层,称为“三官”和“三将”,所有这些都由皇帝任免,只对君主负责。“三都督”“三都督”掌管京师的皇军,有权控制军队,但无权调兵遣将。枢密院有调兵的权力,但没有指挥军队的权力,所以两权分立。同时规定帝国军必须经常改变和转移驻地的位置。北京的驻军要依次进驻其他地方,其他地方的驻军也要进驻北京。这种驻防方法反过来被称为“更驻防法”。皇军在中央政府的统一指挥下,而在地方,文官如周知掌管军事事务。每次打仗,将军都是皇帝临时任命的,士兵都是其他军营的。当军事事务完成后,士兵将返回他们的军营,并将偿还资本给城镇。这样就使得“兵无常而帅,帅而无常”,“兵不知将,必不知兵”,“荣源不知将校能不能,将校不知三军之勇胆,故互不管辖”。同时还有文官和宦官监督军队。皇帝还喜欢制定作战策略,指示将领,甚至授予他作战计划。这些客观上造成了将军无法灵活指挥军队,军队也无法理解将军的作战意图。战机稍纵即逝,怎么可能被折腾?因此,在对敌作战中不可能战胜敌人。

宋朝是否采取了“守内空外空”的驻军原则?宋朝有四种军队:皇军、湘军、湘军和樊军。有20多万禁军。宋太祖在北京驻扎了10万禁军,另外还有10万禁军驻扎在各地。“警世屯十万,足以改体制外;外郡有十万大军,足以控制内侵。这就使在京皇军能够控制外来驻军,迎击外来皇军,控制京城皇军,从而达到内外军队相互制衡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内外相维”或“内外相系”。而京师的皇军比其他任何地方的驻军都多,这体现了宋太祖“内空外空”的思想。这样,皇帝就可以牢牢控制国家军队。而各地和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薄弱,导致北宋军队无法有效抵御辽、西夏的入侵,也无法应对各地爆发的农民起义。

宋的治国方略和军制原则削弱了的战斗力,这在建国之初很多人都看到了。在端公的第二年,公元989年,宋太宗下诏让文武百官做好边境准备。家庭医生、尤、历史学家王禹偁、学者田进等纷纷出场,对影响战斗力的问题进行了细致正确的分析,并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太宗不置可否,为一罪上书给自己。唐太宗之后的宋朝皇帝甚至失去了讨论这些问题的意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得从宋朝的建立说起。

到了唐代,武将拥兵自重的现象逐渐形成。唐太宗以后,为了应付边境地区游牧、半游牧国家的骑兵,建立了一支庞大集团军的边陲重镇。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何巴颜思任凉州总督,并任我使出使河西。我们的特使开始成为正式官职,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党委书记、司令员。开宝时期有安溪、北庭、河西、范阳等九个使臣,岭南五家一个使臣。十镇共49万大军,8万余匹马,是中央和内地控制兵力的6倍多。后来我们这个时代逐渐控制了辖区的民权和财权,形成了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我们的士兵军事上自重,不听调遣,经济上脱离中央,盘剥百姓,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尾巴大到不能倒。“安史之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安禄山发起的,灭亡于唐朝的朱温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

唐朝以后,我们地方诸侯独立。中国版图上出现了这么多政权,也就是所谓的五代十国。尤其是后梁、后唐、后金、后汉、后五代,开国君主都是我们的使臣。960年春,后周皇军统帅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宋朝的周后期只是当时众多悲喜剧中的一幕。赵匡胤是藩镇力量的最大受益者,他当然不会允许下一个受益者出现。北宋对军队进行了多次改革,其原则是防止武将自立,造反夺权。至于削弱曾经亲兵的传统军队的战斗力,宋朝的统治者一直都不太惋惜。

“秦人不堪自哀,后人为哀;后人哀痛而不吸取教训,还让后人为后人哀痛。”但是,“借鉴”能一劳永逸吗?为了跳过“武将拥兵,造反夺权”这个坑,宋朝统治者又挖了一个坑——“冗官、滥费、冗兵”。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事实太多了。很多政策制定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是超越前人,利国利民。比如西周的分封,东汉的倚仗豪强,三国时期开始的九品郑智制,隋唐的科举,清朝的锁国...但是,哪个政策没有对后世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弱宋》只是历史上的一个坑!历代开国者总希望从前朝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制定一套完善的政策来维护自己的统治。他们或许确实从上一个王朝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但他们往往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站在了另一个历史的坑里。这几乎成了历史规律,让人感到无比的惋惜和悲哀!好在我们国家,却刚刚从一个又一个历史坑里爬出来,负重前行,才有了灾难性的辉煌文明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