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遗产材料

中文名:龙门石窟

英文名:龙门石窟

遗产类型:文化遗产

遗产选择标准:龙门石窟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选择标准C(I)(II)(III)》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它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另外四个石窟是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以南13公里处,与甘肃敦煌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三宝。龙门石窟是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时开凿的。直到北宋时期,共有10多万尊佛像,2300多个石窟。1961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魏洞——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开始在龙门山开凿古阳洞。从500年到523年,北魏宣武帝和北魏孝明皇帝先后在宾阳洞的北、南、中央挖了三个大洞穴。石羊洞和宾阳洞的修建花了80多万人,还挖了北魏挖的方子洞和莲花洞。北朝的石窟都位于龙门山,而古阳洞从孝文帝到东魏末年修建了50多年,展现了许多中国艺术形式,大佛的姿态也从雄伟的云冈石窟变成了温和可亲的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主佛所代表的佛像,面带微笑。龙门石窟比云冈石窟展示了更多的中国艺术佛像。

唐石窟——最繁荣的时期是唐朝,占石窟总数的60%以上。武则天统治时期挖掘的石窟占了唐代石窟的绝大部分,这与她长期驻守洛阳有关。奉先寺是最具代表性的唐石窟,耗时四年。两菩萨高70尺,叶佳、阿难、金刚、神王各50尺(唐代长度)。其规模为龙门石窟之首。其中,武则天曾捐资两万元帮助修建。

龙门20系列产品是珍贵的魏碑书法作品。代表魏代碑体风格,是隶书向楷书过渡中的字体,固阳洞19件,慈香窑另一件。

编辑这一段的介绍

2000年165438+10月30日,洛阳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位于洛阳城南12km处,是与大同云冈石窟、敦煌千佛洞齐名的中国三大石窟之一。

龙门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东西两座青山相对,沂水缓缓北流。从远处看,它像一个天然的大门,所以在古代被称为“一阙”。现在“一阙”已经成为游龙门自古以来的第一景观。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川胜,龙门第一。”

龙门石窟大约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开始发掘。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隋唐宋,400多年间连续大规模修建。密集分布在沂水东西两山的山崖上,南北长1km。现存洞穴2,345个,碑文、铭文2,680余处,佛塔70余座,雕像65,438+万余尊。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只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

奉先寺是龙门最大的唐代石窟,长宽各30余米。根据碑文,这个洞穴是在李治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在唐高宗挖掘的,并于公元675年完工。洞内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的艺术特征,面部丰满,耳朵下垂,完美、祥和、温馨、善良的造型,极为动人。石窟正中的鲁舍那佛像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造型丰满,气势恢宏,服装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这真是一件精美的杰作。佛经上说,卢舍那是一直发光的意思。这尊佛像,眼睛丰润美丽,嘴角微微上翘,面带微笑,微低着头,微微俯视,就像一位睿智善良的中年妇女,让人又敬又畏。有人评价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放的胸怀和优雅的外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鲁舍那佛像两侧有两个弟子叶佳和阿难,他们温顺虔诚,两个菩萨善良开朗。天王手里拿着宝塔,看起来刚强有力。力士雕像更是令人动容,只见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雄伟壮丽。

金刚Luxe雕像比卢舍那佛像旁的Luxe雕像更动人。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1953清理洞内积土时在极南洞附近发现。

是的,被偷了,没能运走。只见金刚力士双眼突然爆炸,怒视前方,使了个二手拳,胸前、手上、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个雕像粗犷豪放,雄浑有力,气势磅礴。

龙门石窟的另一个著名的洞穴是宾阳洞。这个洞穴建成前后用了24年,是挖的时间最长的一次。洞内有11尊大佛。主尊释迦牟尼,高鼻大眼,体态婀娜。左右两边站着弟子和菩萨。佛和菩萨的脸型都很苗条,眼睛很大,脖子很扁。织锦纹理精雕细刻,西域艺术痕迹明显。洞顶雕有飞天,颇为健康典雅。它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洞内有两尊大型浮雕,皇帝和皇太后。这些画像分别以魏孝文帝和赵文皇后为中心,一前一后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信徒和佛教徒的队伍。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高。这是一幅反映当时皇帝生活的画。可惜被美国奸商勾结中国走私到美国,现在藏在堪萨斯城的纳尔逊美术馆和纽约市的大都会博物馆。洞口初唐书法家褚遂良的题字值得一看。

万佛洞位于宾阳洞的南面。山洞里有许多雕刻的雕像。南北石壁上布满小佛像,很多只有一寸或几厘米高,有15000多尊。主墙佛像坐在八角莲花座上,腰。腰间四勒克斯,肩背莲花。后墙上雕有54朵莲花,每朵莲花上坐着一位菩萨或施主,墙顶浮雕着乐师,个个雍容华贵,栩栩如生。沿口南墙上还有一尊观音菩萨像,持净瓶扬尘尾,体态浑圆丰满,体态优美,十分传神。

谷阳洞也很有名。造像铭文丰富,龙门特产20种,大部分集中在这里。清代学者康有为称赞这里的书法之美为:浑厚浑厚,笔法跃动,点画豪放厚重,意趣奇幻,神韵飞扬,骨法精深,结构自然,血肉丰润。

还有一个方子洞,里面刻着140张方子,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的成就。有些药方刻在石碑或岩洞上,在其他地方也有分布。

现在,这是把古代医学的成就传递给来世的重要方式。

龙门石窟不仅佛像雕刻精美,而且艺术作品丰富。龙门石窟共有雕塑2600余件,其中龙门20件,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国内外学术界和书法界有着广泛的影响。龙门二十品,十九品集中在古阳洞,另一品在西山中南部老龙洞悬崖上的慈香洞。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发掘最早的洞穴,发掘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一年。洞内的小龛令人眼花缭乱,雕刻精美。

龙门石窟保留了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中外交通等实物史料。所以可以称之为大型石雕艺术博物馆。它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石雕艺术的三大宝库。

编辑此部分的地理位置

龙门风景优美。东西两座青山相对,沂水缓缓北流。从远处看,它像一个天然的大门,所以在古代被称为“一阙”。自古以来,一阙就成为游龙门的第一道景观。

编辑本段的历史沿革

龙门石窟的形成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信佛的孝文帝在迁都的同时,也不忘将佛教的发展中心转移到洛阳。他组织修理。

修建寺院和修道院。前后在洛阳以南的龙门沂水河畔开了一座石窟造像,从此开始了一个神奇的大型石窟群——龙门石窟的创建。

地处中原的龙门石窟,是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土壤的外来佛教教艺的丰硕成果,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完整体系的集中体现,因此龙门石窟在中国石窟艺术中有着自己特殊的历史地位。

龙门石窟是我国保存较为完好的大型石窟群。据不完全统计,这里有2000多个洞穴,70多座宝塔,10多万尊雕像,2800多处碑刻。龙门石窟是中原北部三大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艺术瑰宝,被誉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到孝明帝时期的三十五年,是龙门雕刻佛像的第一个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发掘的石窟大多集中在龙门西山,约占龙门石窟造像的三分之一。其中,有十几个大中型洞穴,如古阳洞,宾阳洞和方耀洞。

龙门石窟中,古阳洞是发掘最早的洞穴,发掘于公元493年。在中国历史上,这一年是北魏太和十七年,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一年。

谷阳洞位于龙门西山南麓。洞内供奉的主佛是佛祖释迦牟尼,南壁的大龛里有释迦牟尼与佛并排而坐,佛教中也称“二佛并排而坐”。南北壁上有三排龛,每排是四个对称而变化的龛。

释迦牟尼宝龛的门楣上刻有一套完整的佛教故事,展示了悉达多王梓丞道学的过程。

古阳洞内有大大小小数百个佛龛。不仅佛教故事最多,佛龛上的图案也装饰精美,严谨完整,色彩丰富。

石窟里的佛像都是信众供奉的,每一尊佛像都记录着信众的祈祷。从这些雕像可以看出,谷阳洞是北魏皇室贵族许愿最多的地方。

北魏时期,主要的石窟是宾阳三窟。

宾阳洞供奉三世佛。主佛两边各有两个弟子和菩萨,左边是叶佳和文殊菩萨,右边是阿难和普贤菩萨。佛、胁面部细长略长,衣纹叠得规整而密集,体现了北魏造像的艺术特色。

宾阳洞顶上雕有莲花宝盖,用十个随风飘扬的艺伎乐撑天人。洞内壁两侧有大型浮雕,共分四层:维摩诘、佛生平事迹、慈禧太后礼佛、十王。龙门石窟很多洞窟都有礼佛图,宾阳中洞的最好,不过在国外被盗了。

北魏晚期,开凿了一些有特色的洞穴,如莲花洞、火烧洞、皇甫公洞和巍子洞。

其中最著名的是方子洞,因其洞内刻有大量古方而得名。洞穴中雕刻的一些药方也可以治疗现代人所说的疑难杂症,如糖尿病。这些药方比孙思邈的《备不时之需》还要早。

北魏洛阳龙门开洞活动的结束,以宾阳中洞的中止为标志。

随着北魏的灭亡,龙门石窟的发掘趋于衰落,沉寂了近一个世纪,直到唐朝的建立。从建唐到盛唐的百年间,龙门石窟迎来了历史上第二次石窟繁荣期。

这一时期发掘的石窟,按时代一般是由南向北,集中在龙门西山。到了武则天时期,又有一部分转移到东山,约占龙门石窟造像的三分之二。唐代龙门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石窟是千玺寺、万佛洞和奉先寺。

唐代发掘的第一个洞穴是龙门西山北端的千喜寺。这时,中国佛教“净土宗”成立了。

唐代石窟造像在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达到顶峰。石窟造像虽然属于佛教艺术,但与政治密切相关。从龙门众多的唐代石雕中,也可以看到武则天一步步走上皇后宝座的痕迹。

万佛洞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十一月竣工,是专门为唐高宗、武则天和王公们设计的功德洞。也是由唐朝宫廷监姚神标、知云禅师为首的一批皇家僧尼在内道场雕刻而成,奉命集体为唐高宗、武则天许愿。

武则天当皇后期间,特别迷信弥勒佛。为此,她在龙门做了弥勒佛。千佛洞、会昌洞、一万五千佛洞、极南洞、摩崖三佛都是以弥勒佛为主要造像的洞穴。

在龙门石窟的数千尊造像中,体型最大、造型最美、艺术价值最高的是奉先寺的鲁舍那大佛主像。奉先寺,位于龙门西山南的山坡上,是一个露天龛,南北宽近40米。这里有九尊大雕像,都是从山上雕下来的。

奉先寺的主要塑像是鲁舍那佛。大佛高17米多,光是耳朵就有1.9米高。在佛经中,鲁舍那是佛陀显德时的理想化身。

奉先寺鲁大社造像龛是由唐高宗和武则天亲自操办的皇家开光造像工程,工程的设计和建造都是由高宗皇帝亲自指定的。为此目的,

武则天曾经和咸亨一起捐了三年“两万元粉钱”。而当地的传说是,卢舍那佛是武则天的化身。卢舍纳佛被赋予了女性的形象:丰腴的脸庞,细长的眉毛,月牙般的眉毛,下垂的眼睑,眼睛向下看,嘴角微微翘起却微笑着,她庄重、优雅、睿智、明朗。

相传唐高宗元年除夕,奉先寺落成之际,武则天亲自率领文武朝臣到龙门参加主佛卢舍那的开光仪式。

与北魏相比,唐代龙门石窟的造像有了很大的变化。唐代弥勒佛造像数量仅次于阿弥陀佛,但释迦牟尼佛数量明显减少。诸菩萨中,大势和观世音菩萨最多。

在艺术上,唐代的圆刀法取代了北魏的直刀法,佛像的衣服线条变得更加流畅飘逸,力士夜叉的肌肉凸出,符合解剖学原理并适当夸张,充满了强大的气势和向外生成的力量。他们在借鉴外国雕塑的同时,也吸收了中原传统艺术的技法。

龙门石窟发掘的第二次高潮结束于公元705年左右,同年武则天退位去世,龙门石窟的弥勒佛造像日渐灭绝。龙门石窟的辉煌历史,伴随着弥勒佛的消失,从华丽的巅峰跌落。

龙门石窟自北魏发掘以来,经历了1500多年的沧桑。它见证了中国朝代的演变和佛教文化在中国的发展。龙门石窟断断续续挖掘了400多年。经过400多年的艰苦建设,不同时期的工匠在龙门石窟创造了不朽的艺术作品,被世界称为中国的石雕艺术博物馆。

龙门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东西两座青山相对,沂水缓缓北流。从远处看,它像一个天然的大门,所以在古代被称为“一阙”。现在“一阙”已经成为游龙门自古以来的第一景观。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川胜,龙门第一。”

北魏孝文帝建都洛阳(公元493年)周边开始发掘龙门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隋唐宋,400多年间连续大规模修建。密集分布在沂水东西两山的山崖上,南北长1000余米。现存石窟1300余处,佛窟佛龛2345处,佛塔50余座,佛像65438+万余尊。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只有2厘米。此外,历代造像、碑刻3600余件,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艺术造诣。其中宾阳洞、奉先寺、古阳洞最具代表性。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东南部,分布在沂水两岸的悬崖峭壁上,南北长1km。龙门石窟从北魏开始开凿,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有2300多个洞窟,65438+万尊雕像,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典范。

魏洞——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开始在龙门山开凿古阳洞。从500年到523年,武帝和帝先后在宾阳洞的北、南、南三处开凿了三个大洞穴。石羊洞和宾阳洞的修建花费了80多万人,还挖了东魏时期挖的方子洞和莲花洞。北朝的石窟都位于龙门山,而古阳洞从惠朝到东魏末年修建了50多年,展现了许多中国艺术形式,大佛的姿态也从雄伟的云冈石窟变成了温柔可亲的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主佛所代表的佛像,面带微笑。龙门石窟比云冈石窟展示了更多的中国艺术佛像。

唐石窟——最繁荣的时期是唐朝,占石窟总数的60%以上。武则天统治时期挖掘的石窟占了唐代石窟的绝大部分,这与她长期驻守洛阳有关。奉先寺是最具代表性的唐石窟,两尊菩萨高70尺,叶佳、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唐代长度)。规模为龙门石窟之首。用了四年,武则天自己出了两万。

龙门20系列产品是珍贵的魏碑书法作品。代表魏碑体,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之一。

古阳洞有19种字体。

宾阳洞有三窟,宾阳中窟是北魏(386 ~ 512)时期的代表作。这个洞穴建成前后用了24年,是挖掘时间最长的一次。洞内有11尊大佛。释迦牟尼的主像雕刻在洞的主壁上,左右两侧站着弟子和菩萨。佛、菩萨面容清瘦,大目平颈,织锦纹理精雕细刻,有明显的西域艺术痕迹。洞顶雕有飞天,颇为健康典雅。据说洞内两壁还有一幅浮雕《慈禧太后礼佛图》,造型独特,构图精美。后来被盗被凿,现在放在美国纽约博物馆。

万佛洞位于宾阳洞的南面。山洞里有许多雕刻的雕像。南北石壁上布满小佛像,很多只有一寸或几厘米高,有15000多尊。主墙佛像坐在八角莲花座上,腰。腰间四勒克斯,肩背莲花。后墙上雕有54朵莲花,每朵莲花上坐着一位菩萨或施主,墙顶浮雕着乐师,个个雍容华贵,栩栩如生。沿口南墙上还有一尊观音菩萨像,持净瓶扬尘尾,体态浑圆丰满,体态优美,十分传神。

奉先寺是唐代龙门最大的石窟。据碑文记载,这个石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洞内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的艺术特征,面部丰满,耳朵下垂,完美、祥和、温馨、善良的造型,极为动人。石窟正中的鲁舍那佛造像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高17.14m,头高4m,耳长1.9m,造型丰满,气势恢宏,服饰线条流畅,极具艺术感染力。鲁舍那佛像两侧有两个弟子叶佳和阿难,他们温顺虔诚,两个菩萨善良开朗。天王手里拿着宝塔,看起来刚强有力。

金刚力士像比卢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动人。它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1953清理山洞积土时在南洞附近发现,被盗后留下。只见金刚力士双眼突然爆炸,怒视前方,使了个二手拳,胸前、手上、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个雕像粗犷豪放,雄浑有力,气势磅礴。

固阳洞是龙门石窟中最早、最丰富的洞穴,也是北魏时期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洞穴。古阳洞佛龛造像很多,大多有铭文,记载了当时雕塑家的名字,造像的年代和原因。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和雕塑的珍贵资料。中国书法史上的大部分里程碑式的作品《龙门二十》,都集中在这里。“龙门二十品”代表魏碑,字体端正大方,气势浑厚。它是龙门石窟书法艺术的精华,一直为世人所推崇。

还有一个方子洞,里面刻着140张方子,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的成就。把一些药方刻在石碑或岩洞上,其他地方也有,是古代医学成果流传后世的重要方式。

龙门石窟还保留了大量的宗教、艺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中外交通等实物史料。因此,它也是一座大型石雕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