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县第一中学校史

1947 12.3,元氏县县城宣告解放,万物欣欣向荣,教育开始发展。1949年,元氏县设立四所高中,位于文庙的第一所高中,简称“一中”,是元氏县第一中学的开端。

1951年,元氏县开始恢复初中教育,在元氏县师范学院设立初中班。1952年春,初中班由元氏县师范学校迁至“一中”。当年9月2日,“一高”停办,原初中解散,重新正式招收四个班,校牌改为“元氏县初级中学”。学校只有一排老旧的平顶教室,学生宿舍设在北面的低矮房屋里。

1953新建两个教室,暑假招两个班。上级派了校长彭敬之,元氏县一中历史上第一任校长。

1956暑假期间,招收两个高中班,学校改为元氏县中学。由于学生的增多,在老城区的东南角,水坑被填平,废墟上建起了田径场。

1958年,学校为了扩大规模,将学校周边的房屋全部买下,分配给学校,但1961年,在反对“一平二调”的时候,全部物归原主。

5月1959,1,元氏县第一届运动会在元氏县中学田径场举行。但在三年的困难时期,学校开始“劳逸结合”,体育课停了,田径场种了,运动器材入库了。直到1962结束才恢复体育课。

65438-0960高三4班学生何绍存,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河北省交通厅厅长、河北省副省长、河北省人大副主任。刘庆之,1963 12班高三学生,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为航空学院教授,被授予少将军衔。1965 18班学生尹梦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文革前,元氏县初中有54个班,高中有24个班。文革期间,各班由军队(营连)组织,校名几经变更,从元氏县中学到五七学校,从1976到五七大学,从1978到元氏县一中,一直延续至今。

1984 65438+2月,胡成元担任元氏县第一中学校长、书记,教学楼于1985竣工投入使用。高中每年招八个班,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很快就进入了全区先进行列,高考成绩连续几年位居全区第一。薛在1988高考中获得外语类第一名,为学校争光。从1989开始,高三每个班都开始按年号编排。当年高中最后一个班是115,初中是21。毕业后不再招初中生。

五层公寓1991竣工投入使用,实验楼1993投入使用。虽然学校建设尽可能完善,但由于条件所限,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作为重点学校,逐渐达不到重点中学的要求,需要搬迁。

耿瑞福从1998任校长期间,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终于2002年6月17日实现了新校区建设的奠基仪式,为以后的搬迁奠定了基础。

同年,胡连斌任一中校长,2003年9月22日实现学校整体搬迁。就这样,元氏县第一中学告别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文庙办学的历史,迁至城北文化路西端的新校址。学校占地150亩,建筑面积57200平方米。2003年6月,通过河北省教育厅“省级示范高中”验收。

由于种种原因,元氏县一中在整体搬迁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高考成绩连年下降,大量学生流失,引起了全县人民的关注。2007年,县委县政府面向全县公开招聘校长。2007年6月4日,教育局原副局长张增炎同志走马上任。面对贫困和内忧外患,张校长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我们的决心就是我们的资源,我们的信念就是我们的未来”的口号,决心“不辜负县里的重托,再创中国辉煌”。

短短四年,一中从困境中迅速崛起,浴火重生,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各项事业全面快速发展。2008年以来,高考成绩捷报频传,再创新高。2011高考圆满成功,再创历史新高:第一年招生52人,第二年招生260人,本科招生65438人+0038。高二新生人数是去年的2.3倍。其中,全县理科状元、六县联合体第一名张鹏飞,大一考了664分,被哈工大的硕士、硕士、博士班录取。在石家庄市高中教学大会上,学校荣获全市高中“教学进步奖”,高考达标成绩全市各县第三名。

2011年3月,学校成为教育部重点项目“全员教育导师制、三步励志教育”实验学校,“让学生靠自己的力量成长”的理念开创了学校管理的全新局面。励志教育的成果吸引了全县初中、五县学校、兄弟县教育系统和外省市学校来校参观学习。在石家庄管理质量年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我校、石家庄二中、正定中学代表高中组交流了典型经验。

该校旨在创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坚持“加强集体备课,打造高效课堂”的理念,三次借鉴国外思想,四次到衡水学习,与正定中学携手成为一个单位,到银川一中学习新高考经验,聘请名师传经到校,五县上课。集体教研,先学后教,课堂训练,提高课堂效率。“动机始于听课,兴趣体现于导入,激情贯穿始终,及时反馈重要”的理念日趋成熟,一批教学骨干和教学新秀脱颖而出,为教学绩效的提高和新课改的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2是元氏县第一中学60岁生日。请曾在元氏县第一中学学习工作过的海内外校友莅临现址,共赏盛况。带上你的学弟学妹们一起追忆青春岁月,与母校共绘美好未来。

2013高考又一次历史性突破,实现了往年“双200”的目标。一线119人,二线470人,三线1329人,均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