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曾经发生过“黑死病”规模的瘟疫吗?

有肺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中国历史文献中关于鼠疫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中对恶性核病的描述:“恶性核人,突然被许多核所包裹,如李子,小如豆子,皮肤干燥疼痛,故突然死亡...如果不立即治疗,毒药会进入他的腹部,他会感到厌烦和厌恶寒冷,即会杀人。”这是鼠疫学术界公认的对腺鼠疫的科学描述,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记载之一。

根据现有的研究,中国至少发生过三次大规模鼠疫流行,14世纪的鼠疫疫情在中国造成大量死亡。瘟疫通过蒙古士兵的西征传播到中东和欧洲,引发了影响深远的“黑死病”。16~17世纪的鼠疫流行与当时的大旱和人民起义互为因果,造成华北地区1000多万人死亡。其中,17世纪的瘟疫流行成为导致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9世纪中叶云南回民起义期间,鼠疫大规模流行,死亡数百万人。除这三次大规模鼠疫流行外,历史时期蒙古、东北、陕西、宁夏、山西、青海、新疆、河北、云南、广西、广东、香港、福建、浙江、江苏、江西、安徽等地也发生过不同规模的人间鼠疫流行,造成相当数量的死亡。显然,中国鼠疫流行范围广、历史长,构成了影响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中国鼠疫是内源性还是输入性的看法不一。以19世纪的云南鼠疫为例,“几乎所有的中外学者都认为第三次世界鼠疫疫情起源于云南,认为云南是古鼠疫疫源地;但他们都一口咬定云南没有鼠疫自然疫源地,并说云南的鼠疫是输入性的,即直接传入或从印度、缅甸传入。

但在1974年,云南鼠疫工作者从云南剑川县中华姬鼠体内分离出鼠疫杆菌,证实滇西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学者称之为滇西纵谷米利都中国鼠疫疫源地。滇西纵谷大绒鼠中国鼠疫源地有几个鼠疫易发区。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地貌为小型山地盆地,四面环山,中间平坦,沟谷溪流交汇,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有利于种植粮食。啮齿动物经常沿着山谷和溪流迁移到耕地寻找食物,从而在家养啮齿动物中传播鼠疫。1984年发现野鼠间鼠疫一度侵袭家鼠。本研究提示,现今广泛存在于云南居民区的农田黄胸鼠疫疫源地可能是由野鼠鼠疫感染或入侵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