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文明始于何时?

很多人在想象中把古代印度和现代印度混为一谈,但实际上它们几乎是两回事。古印度因为神秘,让人很难看清它的真面目!

公元前443年,土生土长的哈利卡尔·纳索斯(Halikal Nasos)希罗多德告别了文化之都雅典、他的朋友政治家佩里克莱斯、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等人,来到了意大利南部的新城图里奥(turio)。他一踏上这片美丽宁静的土地,就暗暗对自己说:我再也不想过流浪的生活了。我想把我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研究写下来,以便“保存人类的成就,不让它们因为年龄而被人们遗忘。”

沐浴着地中海的海风和亚平宁半岛灿烂的阳光,希罗多德文思涌动。从30岁开始,他就长期旅行和考察,足迹遍及希腊、意大利、埃及、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每到一处,他都潜心研究当地的历史和传说,仔细观察历史遗迹和文物。现在,是时候把它们都写下来了。

在书中,希罗多德写道:

有这样一条印度河。这条河里有许多鳄鱼,据说这条河是世界第二大河。

印度以东的整个地区都是砾石带。在我们确定知道的所有亚洲民族中,生活在日出方向和最东边的民族是印度人,因为从印度往东,是一片沙漠,沙漠是荒芜的。印度人有许多民族,他们都说不同的语言。他们有的是游牧民族,有的不是;有些人住在河边的沼泽地,吃生鱼。这条鱼是他们用藤条做成的船捕获的。每只船都是由一根藤制成的。这些印第安人穿着灯芯绒衣服。他们把灯心草从河里取下来,然后做成垫子一样的东西,然后像穿胸甲一样穿上。

似乎世界上最偏远的国家都是得天独厚的地方,就像希腊的气候是世界上最温和宜人的一样。.....印度位于世界的最东部。印度所有的生物,无论是四足的,还是天上飞的,都比其他地方的大很多,只有马除外(印度的马比美狄亚所谓的内萨亚马小);此外,那里的黄金,无论是从地下开采的还是被河水冲下来的...很有钱。还有一种毛是长在野树上的。这种毛比羊的毛更漂亮,质量更好。印第安人穿的衣服来自这棵树。

希罗多德本人从未去过印度。他把听到的都写了下来,所以有些荒诞的内容在所难免。但在他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了解到印度的富足,那里的人们种植棉花(野生树上长出的毛发),人们穿着棉布。他还告诉我们,大流士皇帝在派人调查印度河河口后征服了这片土地,将它分为一个省和另一个省的一部分,并要求这里的居民缴纳黄金。希罗多德虽然没有记载大流士征服印度的确切时间,但他提醒后人,印度文明早在波斯帝国崛起之前就已经存在,印度已经是一个多民族的富国。

当阿拉伯学者比鲁尼在10世纪到达南亚次大陆时,他发现眼前的繁荣大大超过了过去可以看到的文字记载。这一切极大地激起了他探索这一文明源头的欲望,但经过一番对圣贤和历史遗迹的探访后,他悲观地写道:“印度人并不十分重视事物的历史顺序:他们在讲述国王的编年序列时漫不经心,当他们不得不说的时候,又感到困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们总是喜欢讲故事。”他的观点成为很多接触古印度文明的学者的知识,所以对文明源头的探索很长一段时间停留在希罗多德的水平。

1784,希罗多德写历史已经过去了2000多年,新的尝试开始了。英国梵文作家、比较语言学家威廉姆·琼斯倡导成立了孟加拉亚洲学会,翻译和研究了印度大量的梵文古籍,吠陀学由此诞生。琼斯对包括古梵语在内的东方语言有着渊博的知识。琼斯将《博伽梵歌》、《吠陀经》等文献与古代西方文字进行对比后,宣称这些远离钱山的人所使用的语言是有表亲关系的,这激起了许多西方学者对古印度文明研究的热情。

1806年,33岁的英国爱丁堡大学历史系教授詹姆斯·穆勒与儿子(后来著名的功利主义思想家约翰·穆勒)有福同享,但詹姆斯·穆勒此时并没有得意忘形,他开始了一项艰苦的工作——撰写英属印度史。11年后,这部凝聚了他心血的三卷本著作出版了。在这部巨著中,穆勒指出古印度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吠陀时期,这一观点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但很多西方学者摆脱不了“西方中心”的观念,提出了古印度文明的外来说。1922出版的《剑桥印度史》明确写道:“史前印度没有值得关注的考古发现...南印度没有青铜时代的事实证明,雅利安人把青铜带入印度时,当地居民基本处于石器时代。”

密尔明确提出的古印度文明始于吠陀时代的观点,是当时该领域的重要成果。因为希罗多德说印度河流域以东没有其他国家,这显然是错误的。吠陀文明兴起于希罗多德生活之前1000年,繁荣于恒河流域。因此,尽管许多印度民族主义学者坚决反对古印度文明是外来的理论,但他们仍然认同穆勒关于古印度文明起源的观点。一百多年来,这种观点一直占据着权威地位。

然而,神秘的印度再一次向人们隐藏了它的真面目。以恒河流域为中心的婆罗门教印度教文明是以印度河命名的次大陆文明的开端。这种名称上的矛盾是否暗示了一种错误?当人们在20世纪20年代把目光从恒河转向印度河时,世界才意识到,所谓的权威观点原来是一个百年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