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近代史上的历史人物

3月1839,10,奉命抵达广州,为钦差大臣林则徐禁鸦片。在广州禁鸦片的过程中,林则徐意识到英国殖民者拒绝放弃罪恶的鸦片贸易,计划武力入侵中国。为了抵抗鸦片侵略,战胜敌人,他进行了大量“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军事改革实践。他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队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关于中国的言论翻译成“石化伊彦”,作为当时中国官员的“参考消息”。为了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信息,英国商人主办的《广州周报》被翻译成《澳门新闻》。为了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和政治,他还组织翻译了英国人默里撰写的《世界地理百科全书》,该书被编入《四大洲年鉴》,还组织翻译了瑞士法学家瓦特尔撰写的《国际法》等一系列著作。他通过分析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认识到只有向西方国家学习,才能抵御外来侵略。在军事方面,他着手加强和改善沿海的防御力量。专门派人秘密从外国购买了200多门新式大炮,部署在海口炮台上。为了提高军事技术,收集整理了火炮瞄准方法、战船书籍等资料。虽然林则徐对西方的了解比较肤浅,接触西学是出于外交和军事的需要,但他毕竟营造了近代中国学习和研究西方的氛围,对中国近代改革思想起到了启蒙作用。

林则徐把西方国家的“军舰制造、火器制造、军队训练”作为探索军事改革的重要内容。组织官兵在东郊场(今广东人民体育场周围)学习练习西洋兵器,学习西洋方法练兵,并经常亲自去受阅演习训练官兵。他还将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总督关天培、宜良等一起检阅东调厂的部队,准备迎击英国侵略者。当时挑选的数百名官兵练习排炮和火炮,得到了林则徐的极大赞赏。为了激发官兵的爱国主义和责任感,林则徐当即写了一副新对联,挂在东教场的武术馆里。

李安运:“小分队出郊,愿兵将星河收拾成功,看得更清楚,竹海绰绰有余。”【见萨迦逸文集:林则徐对联集(卷1)】林则徐的对联,思想开明,充满爱国气节。它们凝聚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激励着在东角场练武的官兵,成为官兵刻苦训练的精神动力。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的同时,积极备战,造炮台,拉木链拦河,相信“民心可用”,招募五千多渔民组成水上勇者,屡败英军挑衅。1839下半年,取得了九龙之战、川碧管涌之战等反攻战役的胜利。

从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禁绝鸦片,到1842年6月林则徐在清廷出任两广总督,林则徐主持了19个月的对英军事斗争。

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他被称为“向世界开了眼界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