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乡村生活的历史画卷——读王兴国的小说《黄河从我们身边流过》

一幅乡村生活的历史画卷——读王兴国的小说《黄河从我们身边流过》

谢怀富

绵长的黄河水缓缓流过,流过我们身边,流过她腰间的长河弯,浸润滋养着这片贫瘠而富饶的黄土地。

水没了,日月穿梭,时间的洪流冲击着村民的日常生活,冲击着农村体制改革,冲击着社会演变,穿过村民的内心。他们焦虑着,沉思着,期待着,行动着,各种角色陆续登场,上演着复杂而丰富的活剧。闻起来像烟花的中国农村史,就是他们写的,哪怕是一个片段,一个篇章。

我区农民作家王兴国以敏锐的洞察力在宏大叙事和二维结构之间选择了一个恰当的“度”。在一个恰当的斜切面上,他把自己熟悉而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倾注到创作主体的深刻思考和强烈感受中,并以此为原料,在纯净而温暖的黄土地上,为我们用他日益成熟的艺术之笔。

这幅画卷是一幅油画,色调是黄褐色,主体是吴阿丹的群像。这些角色充满了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一言一行,一颗心,一段命运,以及他们在底层复杂的关系和令人不安的日常生活,向读者传递着中国农村历史变迁的气息。

读《黄河从我们身边流过》就像嚼一碗饭,又甜又软。平扎一个白馒头,结实饱满;啜一杯米粥,香糯养胃。

在整体把握这部小说的基础上,我有以下阅读感受。

一、作品内容:“历史”在日常生活中呈现。

这部小说的标题是《燕文》。读者一看,马上会跳出这样的关键词:热土、村民、时间、历史、求生意志、生生不息。

的确,作品描述了长河湾村近30年的历史(1980—2010)。正如作家所说:“我没有刻意标注时间,而是用事件和背景来揭示时间,让读者从阅读中感知那些故事发生在哪一年。”作家深知文学依赖于形象和感性,通过对故事和日常生活的叙述,竭力塑造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

作品中的“历史”自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一种“实物”,否则就会陷入坚硬、神秘、空洞的泥淖,而农村各类普通人日常复杂琐碎的生活就像一块混沌的海绵,政治、经济、社会、宗教、伦理、观念的汁液都被秘密地储存在其中。如果一味地描写自己熟悉的、感性的生活,而放弃创作主体的沉思和“意义”思考,那就是文字,而不是文学。作者很好地处理了意义与叙事、历史与人物、宏大与微妙的关系。

在我们的阅读中,不难梳理出长河湾村变迁历史的三个阶段:第一是农村改革开放初期,第二是土地承包经营阶段,第三是土地流转阶段。在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出现了很多可以承载人物的事件和故事。比如:承包家庭生产,分配生产资料;土地征用、土地承包和补偿申请;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养殖、多种经营、农牧结合;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在城市发展,外出打工,土地纠纷,科学种田;随着农业营销协会、建筑公司和木制家具厂的出现,乡镇企业的老板们经常在从农村到城市的道路上奔波。还有盗窃、伪造、赌博、借贷、逼债、迷信活动、婚丧嫁娶、唱“花”、流行音乐、KTV舞厅等负面现象...这些都是“回望”早期乡村记忆中非常活跃的因素。

村民吃饱了,期望快速致富,一切都是金钱至上;现实的变化推动观念的变化,村民向往城市生活;商品经济的汹涌浪潮在他们心中激起了涟漪。作品虽然属于乡土文学,但作家很少写农村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不注重对宗教和民族心理的探索。而是在各种事件和故事中描写各种各样的人,满足读者感性直观的审美需求。

作家善于把一个历史时期的农村演变浓缩成一个小社会,以人物命运为教训,以事件为纬度,交错生活世界,表现儿童风情,真实地反映了近三十年来农民的生活,把农村经济、历史、农民性格的矿藏挖掘到一定深度。

二是人物塑造:真实可感的普通人群体形象。

鲁迅先生说:“写小说,归根到底是写人物。小说艺术的本质是塑造人物的艺术。”作家紧紧围绕人物叙述,津津有味地描写,力图使作品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以及生活在长河湾热土上的各类村民的灵魂,用自己的行动轨迹涂抹着各自人格的不同色彩;它向我们讲述了一段与世俗生活交织在一起的历史。

有浪子吴阿丹,精明强干的杨婉,憨厚犹豫的,善良感恩的桂花,,有远见卓识的,,热心助人的马二水,热情开朗的王,,暴发户梁等人。

再来说几个主要人物的话。

扶贫协会主席吴倩,身体强壮,不能使用他的头。面对农村的突变,他陷入了彷徨和贫困。他怀念过去,对未来不知所措。在杨万的引导和帮助下,他脱胎换骨,内心强大。他用了5年时间,在芦草沟开垦了44块荒地,为吴阿丹创业发展攒下了第一桶金。杨万,一个头脑活泼的牧羊人,身体强壮,有责任心,脾气好,有威望。他赞成包产到户,靠养羊致富,换一种方式生活。他喜欢管闲事,帮桂花盖房子,给阿丹办土地证,去镇上要钱,支持阿丹发展,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桂花风波之后,他自己打自己耳光,自己忏悔,内心很矛盾,很痛苦。杨宛的多面性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

小说文本的主人公吴阿丹,靠偷窃和入狱劳动改造起家。一个农民子女血液中所固有的对土地的依恋,让他放弃了农场工人的身份,毅然回到农村成长、创业、发展,心智逐渐成熟。他学会了工作和思考,找到了自尊和自信,找到了正确的人生方向。在杨万等众多邻居的帮助下,他把美好的乡村道德和宗教规范灌注到自己的内心:忏悔、感恩、仁善;在与王、、、等人的相处过程中,他找到了自己内心深处失落的东西,学会了给予和帮助他人,学会了坦诚和执着,收获了友情和爱情。他随波逐流,随波逐流,不断探索新的出路,走出困难和坎坷。70多亩地是他的底气,35.2万的征地补偿款是他的本钱。他很富有,但他不同于其他富有的农民。他发展农牧业同步,改变种植结构;承包荒地,开始大规模机械化农业(土地180亩),反对迷信活动,科学耕地;他成立了农业营销协会,接手了华米公司的烂摊子,使农业经济蓬勃发展。阿丹的人生实践和方向是历史的主流。作家通过他的形象讴歌了积极向上、追求幸福生活和人生价值的顽强精神,突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成就和历史进程。

难搞的“刺头”王毅是个万元户,喜欢炫耀,有点“小人”的味道,嫉妒阿丹,紧盯领导,善于小算盘,却难成大事。他抽烟喝酒,为所欲为,却没有突破自己内心的底线,两次解救。“土皇帝”潘文忠有权玩世不恭,行事粗暴,以权谋私,但还没到颐指气使,为所欲为的地步。他依旧故作“节俭”,处事灵活。比如阿丹最后拿到了所有的大额赔偿。流氓哈萨克军队是有自尊和忠诚的。这里发生的事件和矛盾,大部分都能和平妥善解决。最终邪不压正,大道通。以阿丹、杨婉、杨成刚、潘新为代表的正能量、人间温暖,在长河湾一直占据主流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赵金贵为了给孙子高考加分,上演了一出“见义勇为”的悲喜剧——在内心的矛盾中,他抱走了沙滩上的溺水儿童,失去了见义勇为的机会;给金光乾夫妇拉架,惹了一身* * *骚,挨了夏河的拍砖。在幽默的轻喜剧表演中,令人心酸、心酸。

总之,《黄河从我们身边流过》旨在塑造久违的水中各类村民的灵魂,表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震撼,反映中国农村日新月异的历史风貌,谱写了一曲淳朴善良、人性温暖、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颂歌。

三、艺术形式:擅长设计和“花”的引入。

在艺术表现上,作者擅长设计。

在结构上,由于是第一次创作长篇小说,作家采用分散视角的手法,仿佛是几个短篇的有机结合。每一节都侧重于两到三个场景或事件,但它们写得参差不齐。他们运用叙述、描写、插值、补充叙述等方法,在不同的时空之间不断跳跃、穿梭,使人物“相见”,相映成趣。仔细看,51段像一捆捆小麦横卧在长河湾的黄土地上。13节的题目是按时间顺序串起来的,这样主角吴阿丹就可以把它们绑起来,这样就不会松散,从而形成一个无缝的整体。

从人物关系的角度,作者设计了一些与吴、杨、王、潘有关的重要人物,但并没有陷入家族纷争的漩涡,因为作品的重点不在这里。此外,吴阿丹、王、三人三角关系的建立,加上杨芳小丑般的插科打诨,为作家创作故事、细腻刻画人物内心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夏风店的设计也很机智,让我们想起老舍《茶馆》里的茶馆,还有鲁迅的《药》。的确,茶馆,小店,麻将馆,南墙根等。都是人群聚集和疾走的地方,也是容易发生矛盾和故事的地方。作家看中了它们,经常把它们作为发酵故事和情节的“面锅”。王兴国也不例外,他对此心知肚明。

我非常喜欢这部小说的语言。作者描写的语言朴实、生动、有味道,包括在人物对话中使用村言、谚语、歇后语和“花”,使文学语言生动、有味道,给读者一种轻松的审美愉悦。例如:

俗话说,心中有计养十口,肩上有强。意思是一个人光有体力是不够的,还要有心计。

杨宛道:“丑姑不如孤鬼,烂裤不如光腿。你听说过吗?”

最后,他让步投降了。他就像磨坊里一只听话的驴子。不管他转了多少次,他还是转不了圈。

看来这小子是拖鞋,不带锥子——真的(针)ok。

再来说说“花”的介绍。

作者设计了杨宛、杨两位牧羊人演唱《华二》,连杨也成长为《民歌之王》,为其作品增添了亮丽的一笔。以杨为主唱,每章中间插入10段“花儿”,对于不同场景、不同人物,或叙述、描述、或议论、抒发感情,展开故事、塑造人物形象,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叙事中,优美深情的“花”歌一路飘然,既渲染了西北农村自然人文环境的艺术氛围,又使作品渗透着一种诗意空灵的意境。这自然让我们想起了张承志的中篇小说《黑马》。

比如作品第7节,杨宛唱的《花儿》:

嘿嘿嘿嘿嘿嘿红太阳每天从黄沙骨头里升起来/谁给的让好日子里的人感恩的流泪/金饭碗银饭碗还是泥饭碗最真/你要给的比古今都好/从此走上大路种地都安全/我们走着走着就永远年轻/嘿嘿...

包括杨万在第五节唱的两首《花儿》,也表达了村民们面对农村体制改革和新政策的实施,非常高兴的心情,对党和* * *的信任,对未来幸福的信心。

再比如杨在第23节开头唱的一首《花》:

穷人养大孩子,富人养大女儿,鸡舍里捧出一只金凤凰/我放不下,就拿了两寸板吹到川里,污染了我们的空气/嘿!主啊,这不像你害怕的时候回家...

这首歌词,借用了杨的话,讲述了在外界环境的影响和缺乏正确教育的情况下,王的不良学习引起了人们对淳朴干净的乡风和传统美德可能被污染的担忧。

再比如第31节的开场,杨唱道:

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

“花”字里满是对遍地金秋的赞美和丰收在望的喜悦。

总之,作者将自己多年的农村生活经历和丰富的创作素材,以文艺的形式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令人尊敬的是,在20万字的叙述中,作者的叙述节奏沉稳大气,速度和细节的把握也恰到好处。

关于主人公吴阿丹的形象塑造与阿丹、祖尔和之间的三角关系,笔者力求做足文章。对于杨万、吴倩、王毅、杨成刚、潘文忠等主要人物,作者也尽量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挥机会。比如第7、8节,作者详细叙述了杨宛和桂花的故事,以及杨宛的忏悔心理。第27、28、33、34节详细描述了阿丹、祖尔和潘新之间的微妙关系和心理,也详细描述了阿丹和荀子之间的友好关系,展现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和友谊。在第47节中,详细描述了索耶觊觎婚外情和支持杨成刚在经济上做大事的复杂情感。

考虑到文艺的审美理想,我们希望作者能更专注于剧情和人物的设计,一些次要人物可能会合并。我们也希望作者在面对众多事件和众多材料的处理中,捕捉更多以一物当十的细节,细致描写,注重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挖掘。

希望王兴国继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谢怀富,永宁县教体局干部,宁夏作家协会、银川作家协会、图书协会会员,在省内外报刊发表作品40余篇。2013年9月,《仰望星空》文学作品集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