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解读二战历史

如何正确解读二战历史?

——摘掉“欧洲中心主义”历史观的有色眼镜。

钱昌明

今年2015,是二战结束70周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的时刻,人们首先要正确解读历史。只有这样,纪念才有真正的意义。

如果要问,世界有没有正确解读二战历史?可惜答案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因为今天的人们对“二战”历史的解读看似一致,实则混乱。可谓“敲锣卖糖,各唱各调”:

美国人认为美国是“救世主”,它的两颗原子弹拯救了世界;

俄罗斯人认为,他们(前苏联)抵抗了纳粹的疯狂进攻,解放了欧洲,至少把东欧和中欧从法西斯占领下解放了出来;

德国人正在反思纳粹罪行;

日本人正忙着收集14000份臭名昭著的“神风特攻队”遗物(上面写满了军国主义的“碎玉”和“忠君”字样),作为“积极和平主义”的宝藏——向联合国申请!那些政客争着去参拜靖国神社,继续否认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相关的罪行。

中国人似乎突然醒悟,正在准备9月3日,今年第一次举行外国领导人参加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盛大阅兵。

┄┄

纵观众多关于二战的历史著述,几乎都烙上了“欧洲中心”的历史观。

长期以来,中国历史学家没有自己的见解。1949新中国成立前,采用英美史学家的观点。解放后采纳了苏联学术界的观点,经过“改革”,史学主流回归英美的观点。无论是英美观点还是苏联观点,都始终没有摆脱“欧洲中心”历史观的局限。

用“欧洲中心”的历史观解释二战历史,其特点是无视亚洲和世界,有意无意地抹杀了中国和埃塞俄比亚反侵略战争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虽然从90年代开始就有不同的意见提出(见《历史》,高中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但这种声音太弱,无法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既然“二战”是世界性的战争,就必须摆脱“欧洲中心主义”历史观的狭隘视野。否则,不可能对这段历史有一个科学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