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开垦的历史

中国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一、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

目标:动员农民反对军阀。

政策:耕者有其田(口号)

影响:有利于发展农民运动,反对军阀统治。

1927党的八七会议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变革。

二、十年对抗期(1927—1937)

目的:为了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政策:1927打土豪分田地;

土地革命,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商业,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影响:农村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贫农和雇农在政治上被翻身,在经济上被分配土地,生活得到保障,革命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根据地建设——大生产运动(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军民领导的旨在自给自足的大生产自救运动);军队开垦农田

目的: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影响: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健康发展,成绩显著。农业和工商业产值迅速增加,人民负担大大减轻,军民生活明显改善。大规模的生产运动使根据地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宗旨: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日战争胜利。

②影响:中共在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时,改变了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承认地主的土地所有权,承认地主对农民的债权和租佃关系。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这一措施把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解放农民结合起来,既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有利于团结地主抗日,巩固抗日统一战线。

四、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目的:唤起广大群众的革命热情。

政策:1946-5《关于清理减租减息问题的说明》将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1947《中国土地法大纲》,耕者有其田。

影响: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扩展数据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强化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兼顾效率与公平,以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为目标,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为方向,巩固农村集体土地权能。

关键是建立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目的是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保证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发挥法律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注重政策和制度创新,为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提供实践经验。

百度百科-中国土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