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富林古文化遗址的广富林的沿革


广富林的远古文明已由科学考古而得到初步证实。早在5000年前,广富林一带就有松江先民在此地劳作生息。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地就已经普遍种植水稻,悠久的农耕史,表明了当地具有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当地的纺织历史也很久远,遗址还出土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纺轮。东周至两汉时期,当地为规模较大的聚落或城邑。以后逐渐衰弱。

约在元明之际,广富林因有集市而人烟稠密,商贾辐辏。当年,广富林市之北环带九峰,周边都是一望无际的良田,四面皆水,其间河道纵横,是典型的江南鱼米水乡。在明代崇祯《松江府志》云:“广富林市,在三十八保,后带九峰,前迤平畴,氏族曹氏家焉。”在该志的《华亭县境图》上,广富林四面皆为水系环绕,文字标明为“富林市,”这表明,广富林是远近闻名的集市,是水陆贸易的集散地。清代嘉庆《松江府志》卷二记云:“广富林,在三十八保,一名‘皇甫林’,后带九峰,前迤平畴。自曹节庵居此,陈黄门继之,地益增重。近,邑人王昶、陈廷庆建陈夏二公祠于此。”

明代陆德蕴(字润玉)作《富林十景》诗,有《富林春晓》、《村庄雨霁》、《九峰环翠》、《八曲潮生》、《三泖回澜》、《绿沙农本》、《松林龙蜕》、《横浦归帆》、《客舟夜泊》、《溪桥晓市》等10首诗。根据《富林十景》诗分析,其中四景为水景,一景为广富林市(半为水景)景,一景为远山之景,一景为田景,一景为林景,二景为村景。从中可以知道,广富林是以水景为主,周围的水面广袤无际,这样的水利环境,对于以舟楫为交通工具古代社会,广富林能够兴市就不足为奇了。

明代所谓的“富林市”或“广富林市”,就是一个自然而然形成集市,与地方行政建制“镇”有区别,“市”与“镇”的性质不同。“市”在人口相对密集方面与“镇”相仿佛,其重在商业贸易,就是没有官方设立的行政管理机构而已。比如,明代“泗泾市”或称“泗滨市”,是周围几十里著名的“米市”,为松江府地区重要的粮米贸易市场之一,其商贸规模与人口密集的状况要超过“广富林市”。“广富林市”周围环水的地理环境,水路东西南北通达,向西可直达江浙地区,又紧邻云间三泖水产区域,因此,“广富林市”应该是鱼、米、布、盐、南北货贸易集散地和中转站。据《富林十景》诗《溪桥晓市》“斜月未堕山,烟中市声起”之句,可以知道,在每天黎明月亮还未落山之时,“广富林市”的商贸活动已经开始,晓雾晨烟之中,市间已经人声鼎沸了。

崇祯《松江府志》所云:“氏族曹氏家焉”是指松江明代中期的曹泰、曹时中兄弟。曹泰,字时和,松江府华亭县(今松江区)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蒙冤致残归里。著《九峰集》。嘉庆《松江府志》记云:“自曹节庵居此”指的是曹时中。曹时中,字节庵,松江府华亭县(今松江区)人。成化五年(1469)进士,官刑部郎。年四十乞养归富林。其擅长书法,学怀素草书。曹氏家族是广富林望族,时人称:“富林二曹,一时人豪”。曹氏宅是当地规模最大的住宅建筑,于宅之西侧还筑有西园。该园是曹氏兄弟结交江南名士的场所,吴门画派领军人物沈周曾客寓西园,其《西园》诗有:“为园多半事游嬉,傍宅西偏事事宜”之句。

元明清时期,广富林一家一户以家庭为单位的棉纺织生产,是农村传统的手工副业。当地有着先进的棉纺织系列工具,所生产的松江布有很多著名的品类,素有“衣被天下”之称,地方纺织民俗颇具特色。

20世纪60年代末,广富林小市镇仍保存了原有的布局,街坊和住宅屋宇依旧还是古色古香的传统样式。广富林的传统住宅也很有特色。20世纪70年代以前,住宅一进或两进,以一进深的为大部分,常见有一进三间者;两进深建筑,为前后二幢平屋与东西两厢房组成。20世纪80年代,广富林高氏宅是一座乡村大型住宅,始建于清代后期,厨房灶头别有一番特色,灶头的绘画图案乃是民间艺术的典型产物。居室内的传统家具摆设,如桌、椅、床、案、几、凳、米桶、鞋桶、箱柜等,另有极少见的藤编广漆元宝形摇篮。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