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第一个上坝的人是谁


从“一棵树”到世界最大人工林海,塞罕坝每棵树都记载着生态文明的进程。这项举世震撼的伟大事业是塞罕坝老中青三代人不忘初心、忠于使命的创业史;是三代塞罕坝人用艰苦卓绝、永不言弃精神绘就的奋斗史;是三代塞罕坝人用青春、汗水和血肉之躯铸就的可歌可泣的华章。这不仅是一份坚守,更是一种感动,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今天我们将目光瞄准了三代塞罕坝人,记录塞罕坝的绿色接力棒在一代又一代人中的传承,让塞罕坝精神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壮阔征程中续写新的传奇。

“六女上坝”之陈彦娴

说起塞罕坝第一代务林人的故事,就不得不提今年73岁的陈彦娴。

8月5日,作为第一代务林人代表,陈彦娴参加了塞罕坝展览馆重新布展后的开馆仪式。参观展览馆时,在用照片、书信和文字讲述当年“六女上坝”故事的展示墙前,老人驻足许久,陷入深思。

作为“六女上坝”的发起者,53年后的今天,陈彦娴仍对往事记忆犹新,恍若昨日。

上坝:放弃高考,到围场坝上去

1964年7月,正在承德二中读高三的陈彦娴,虽面临高考的压力,但“学榜样”的浓厚氛围,让20岁的她内心中那股渴望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热血的激情难以抑制。“当时,我们都在学习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典型邢燕子和侯隽。”陈彦娴说,同宿舍的甄瑞林、王晚霞、史德荣、李如意、王桂珍几个好姐妹也萌发了响应党的号召下乡锻炼的念头。“每天晚上都要讨论好长时间,什么地方艰苦?什么地方需要人?很快,我们了解到,在围场坝上地区,国家正在建设塞罕坝林场,可以去试一试。”

几个涉世未深的姑娘,林场要不要?姑娘们又犯起了难。

“我一打听,住我家对门的刘文仕上坝当了林场书记。”陈彦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姐妹们,大家兴奋地蹦上了天。“一刻没有耽误,直接给刘文仕写了一封自荐信。很快就有了回信,广阔天地,正缺人,只要不怕吃苦,随时欢迎。”

本文标签: 三代 林场 地方 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