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起源和历史


风筝的起源和历史:风筝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外的另一大发明,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人类最早发明的飞行器。

在古代,多用于军事探测、联络、越险等。如汉代刘邦攻打未央宫,就是根据韩信用风筝线测量之间距离,以开凿地道而一举获胜。

唐代以后,风筝逐渐成为民间的娱乐玩具,到明清时代,风筝发展到鼎盛时期。清代诗人王鼎,《村居》中写“草长莺飞二月天,佛吹杨柳醉春烟。儿童上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风筝开始在民间普及。

而真正形成流派,还是从清朝大文学家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问世后开始的,在他撰著《红楼梦》的同时,曾为残疾人撰著一部《废艺斋集稿》,全书共分八卷,第二卷《南鹞北鸢考工志》总结了43种中国风筝的扎、糊、绘、放的技法及图谱。

同时还附有各种风筝制作要领的21首口诀,经艺人们相互传递、抄录,将风筝技艺流传至今,使我国的风筝文化技艺再次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潍坊、北京、天津和南通四大区域流派。

古代明民间风筝的种类:

民间传统风筝以源于山东潍坊的民间三色风筝镇晌吵为代表。三色风筝的主要标志是采用红、绿、黄三色构图,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潍坊的杨家埠是全国三大年画产地之一,三色风筝与杨家埠的木版年画相互影响、相得益彰。潍坊杨家埠的三色木版年画硬翅风筝,曾被视为潍坊风筝的代表作而流行各地。

江浙一带的硬翅蝶、双翅蝶风筝,是从潍坊三色硬翅蝴蝶的造型演变而成。台北的凤蝶,也吸取了齐鲁风筝的色彩和造型,赋以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而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山东民间风筝的取材带有显著的大众色彩,如山东省的德州地区流行的民歌“十女踏青”,就曾叙述了牛郎织女、红灯、花篮谨链、金鱼、鸡、蝴蝶、蜜蜂、花瓶喜字、七星、梅花灯器物,文字以及动植物形态和人物故事的风筝。

本文标签: 风筝 潍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