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蔬菜的辉煌历史

寿光种植蔬菜历史悠久。北魏寿光农学家贾思勰在他的农业巨著《齐·姚敏书》中对蔬菜栽培作了科学而详尽的论述。

明清时期,早春韭菜“以寒蜡雪服”,成为朝廷贡品。

清代中叶,大葱已成为寿光的重要农产品。

建国后,寿光的蔬菜种植有所扩大,但由于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到80年代中期,全市只有5万亩左右的大田蔬菜和少量的地温大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不高。

1989年,三元竹村现任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冒着极大的风险,砍伐了35亩即将成熟的玉米,科学改造了寿光的“土大棚”,建成了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通过加强技术指导,17大棚生产了带刺黄瓜。从元旦到春节,每斤20块钱一个价都没落下,一茬接一茬的收割。

寿光蔬菜开始从季节性露天种植发展到“四季常青,四季有菜”。

1990年冬季暖大棚数量增加到5000个,1991年飙升到25000个,1992年75000个。

2004年,全市蔬菜面积发展到80万亩,其中冬季大棚近30万个,年产量40亿公斤。仅此一项就使农民人均增收3000多元。

如今,冬暖式温室已经更新到了第四代。自第一座冬暖式温室诞生以来,寿光已成为中国温室蔬菜的“试验田”。近年来,寿光从美国、荷兰、以色列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了2000多个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