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张的历史人物,小人

历史上伟大的名字

张寒:秦朝的将军。陈胜、项梁叛军被大有作为地镇压,后在巨鹿被项羽击败。不久,向项羽投降,被封为永王,并建都城废丘(今陕西兴平南)。2005年,被韩信击败后自杀。

张盾:字子厚(1035-1105),建州浦城人,北宋大臣。进士出身,被王安石派去处理少数民族问题。哲宗加入政府后被任命为总理。由于他对西夏政策的改变,战火重燃。在与哲宗讨论继承人问题时,他认为惠宗轻浮,并对守旧派进行了严厉的抨击。惠宗登基后,屡遭贬谪。

张衡:北宋大臣张盾的侄子。仁宗年间,高中状元。历经仁宗、宗申、哲宗三朝,长期为官,变动频繁。他敢于批评时局,并担任出使辽的使者。他的文采和武功让辽人吃惊。

张越:北宋大臣。王安石实施新政是宋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当时以博学多才著称的福建浦城才子张越曾在这一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

张謇:龙兴府(今江西修水)分宁人,南宋大臣。咸淳十年,丞相,唐使。他慷慨大方,无所不能,被称为“满心欢喜”。为官清廉,家境贫寒。

张仪:浙江龙泉人,明初大臣。与刘基、宋濂、并称为司先生,受到朱元璋的尊重。厌倦了当官,还夸御史大夫好。

黄章:明代儒生,字明,南昌人,庐山白鹿洞书院主人,顺天府(今北京)儒学导师。他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从认识利玛窦开始,就与他有着频繁的交往。有一天,利玛窦病了,但他的朋友们来看望他的络绎不绝。黄章看到他不知所措,这对他的健康不利。出于善意的关心,他让利玛窦“告诉仆人们告诉来访的客人,我不在家”。利玛窦说:“我们一般不说谎,也不能说谎。”此言一出,赢得了很多朋友的尊重。

张弼:清代学者,章学诚之父。据《张遗书》记载:“寂寞则祖上遗书失,穷则买不起书,便向人借...孜孜不倦。“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终于考上了进士。然而,被科举考试录取的张彪没有得到官职,因为他是耿介人,不善于谋职。直到九年后的乾隆十六年(1751),张弼才被授予湖北应城县县令,开始了他在应城、天门的十年为官、为师生涯。

张旭:钱塘(今浙江杭州)是清朝的一个大臣。乾隆年间进士,历任内阁秘书、陕甘学政、湖北公使、湖北巡抚、礼部尚书等职。累官至军务尚书,东亭大学士。

张炎: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代大臣、诗人。咸丰壬子科恩状元,厌倦了官员到乡下喝酒。著有《王诗稿》。

:南朝陈将军,武康(今浙江)人。他的情绪是严格的,他善于做一个将军。因其军事功绩,历任定州书记、巡抚、镇军将军、骑将军。

张:唐代府城人。他小时候丧父,由哥哥张全启抚养。他妈病了,张全齐把她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她吃。她的病真的好了。后来张全起外出旅游,死在酒店。张感谢哥哥的好意,做了丧服,又因为张全起把自己的肉割下来给母亲吃,就放火烧手指,反复体会哥哥的痛苦。他还用银写了《Hokkekyo》,早晚读。明白真相。后来他在成都福楼巷盖了房子,里面有炼丹炉。他一个人住在这个房间里,没有仆人,他得到炼金术的钱。数量达到一两黄金,就雕一尊佛像。

张承勉:字正腔圆,张忠祥为子,无生死考验。唐代,浙江桐庐人,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张氏始祖。素有孝心,人称萧标先生。有一天,在沈李的帷幕中,东方刚刚下起了雪,借此机会写了诗,得到了士绅们的赞赏。元和十四年(819),升进士纪,授校尉。唐文宗太和中学(约831年)在汤山董楠路做官,试图评价大理的事情,最后做了秘书。著有流传于世的诗集《新唐书艺录》。

张德祥:浦城(今福建)人,北宋大臣张在钧的曾孙。金世生,仁宗在位八年。他没有利用宗党的任何亲戚,对范仲淹等人进行的改革保持沉默,甚至毫无建树。

张:元代蜀地人,本名刘。少年张被判养子,遂改姓张。他与母亲傅氏失散三十八年,遍访江西各县,欢迎他回来养大。

章学诚:子石斋(1738-1801),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清代著名思想家、历史理论家、地方志家。乾隆进士,曾任国子监经官,曾在定州定武、保定莲池、桂郑等书院讲学。后世湖广总督毕沅为幕府,帮助编撰《续资治镜》等书。著有《文史》、《史记考证》等。

张:号太炎,浙江余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参加过维新运动、二次革命和保卫运动。并参与组建光复会,后参加同盟会。他在中国现代哲学、文学、历史、语言学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有张系列,张系列续,张系列三。

张,湖南长沙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学者。早期创办报纸鼓吹革命,与黄兴组成华兴会。之后参加二次革命,护国护法运动。曾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司法总长。解放后,任文史馆馆长、政协委员。有《甲寅杂志存稿》《名家小说》《逻辑精要》。

张小慈:浙江奉化人,蒋经国之子,张小燕的孪生兄弟。不到半年,母亲张雅若早逝,由奶奶抚养。为了不损害蒋家的名声,张氏兄弟未能正式进入蒋家,姓氏只能冠以母姓。虽然不能姓蒋,但蒋介石亲自给他起了孝、孝的名字,排在第三代“孝”之列。1994 10,张小慈回大陆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时,不幸突发脑溢血,从1995在台北去世。1997年,时任台湾省“外交部长”的张小燕在家乡浙江收到蒋家三大家族领导人的联名信,承认自己和张小慈是蒋家后代。然而张孝慈已不在人世,成为遗憾。

张小燕:浙江奉化人,生于广西桂林,蒋经国之子。1949漂洋过海到台湾定居新竹。毕业于东吴大学外语系,被派往国防部政治作战总队担任政治作战预备军官。退役后在虎威中学任教。1968年通过“外交领事官员B类特别考试”,进入“外交部”。一年后,他去法国鲁汶大学学习法语。回台湾后,在外交部档案室工作,担任驻美使馆办事员、秘书。1977年调任北美司第一科科长,1978年通过“外交领事官一级特考”,任外交部特聘员。1979升任北美司副司长兼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副秘书长,1982升任司长,4年后被任命为外交部常务副司长。1989 12调任国民党中央海外工作协会理事、《中外画报》出版人,推动海外党务工作。他任内,国民党在党员美国成立“侨促会”,并于1990年8月重返“外交部”,任政务次长。1993年3月调任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国民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

小人:张宗祥,浙江吴兴人,字中和。因为出卖国家主权,向日本借了很多钱,签订了很多损害中国权益和民族尊严的卖国条约,被视为汉奸。五四运动中,他成为学生要求严惩的三大汉奸之一。1928后长期居住在青岛。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从3月1942起,再次承担了日伪汉奸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