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最著名的十二道菜及其故事

1,过桥米线。传说清朝有一个读书人,在南湖中央的一个小岛上读书。秀才的妻子每天通过一座小石桥给丈夫送饭。有一天,妻子为了丈夫努力学习,炖了一只又肥又壮的母鸡,放在坛子里,正要把米饭给丈夫吃,却因为有要事不能按时送到。当她吃完时,她发现汤锅还是热的。原来面汤上面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黄油,起到了隔热的作用。于是他穿过小路,走过石桥,把它送给了她的丈夫。把米线泡在热鸡汤里后,他马上捞出来放在碗里。这位学者非常满意。为了赞美这位妻子,人们把这种食物命名为“过桥米线”。

2.清蒸鸡。相传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巡视临安府,临安知府命厨师奉上每道菜。年仅24岁的杨莉运用火锅原理,将其改造成一个漂亮的蒸笼。甘龙大岳将蒸笼带回皇宫,成为国宴上的一道名菜。自此,汽锅鸡在云南南部流传开来,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3、烧诱饵块。传说很久以前的一个晚上,昆明知府衙门二厅不知什么原因突然起火,知府勃然大怒,认为这是胆大妄为,刁民故意捣乱。他立即下令在昆明的六个门口张贴通告。从那天起,所有的人都不允许在家里做饭。禁令有效期三个月,违者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4.救援。救援起源于腾冲,其典故可以追溯到清初吴三桂率清军攻打昆明的时候。当时明朝皇帝李咏一路逃到腾冲,饥饿难耐。当地人炒了一盘鱼饵送过来。李咏皇帝吃了以后,大加赞赏,十分满意地说:“煎饵救了我的手。”从此家常菜煎饵块被世人称为大救星。

5.宜良烤鸭。彝良烤鸭,又名滇彝烤鸭,是云南汉族的经典传统菜肴,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封颍川人傅友德为南征之首,率数千大军出征云南,同时带来了自己的厨师——著名的南京鸭师傅李海山。后来云南统一,傅友德被朱元璋赐白绢,上吊自杀。李烤鸭闻讯后不敢回南靖,于是在宜良的狗街和宜良蓬莱乡的做起了烤鸭生意,开了一家点一烤鸭店,还娶了一个叫毛的姑娘。如今,“李烤鸭”已经是第28代了。

6.拟青霉炒鸡丝。拟青霉在历史上被视为珍宝,是历代贡品之一。“拟青霉炒鸡丝”这道菜的来历也与朱元璋有关。据传说,明朝初年,朱元璋的孙子文健被他的叔叔朱迪抢了皇位,逃到云南在狮子山剪发出家。朱迪派刺客去云南暗杀他。一天,皇帝文健去南华寺传经,途中被一名刺客认出。刺客在南华寺外偷偷跟着他,伺机行刺。南华寺住持南禅大师当晚设宴欢迎文健皇帝。当刺客发现这件事时,他潜入庙里的厨房,在用来毒死文健皇帝的“棕榈菇”里放了毒药。文健皇帝不知道这种“棕榈真菌”有毒,所以他拿起筷子吃了起来。他一边吃着饭,一边还在和南禅大师说话。不一会儿,盘子里的“掌中木耳”就被吃了个干净。南禅大师知道他旅途辛苦,一路劳累,就让他早点休息。文健皇帝也感到头晕和虚弱,很快就睡着了。

7、鸡宴。Xi有饺子宴,昆明有鸡枞宴。昆明的鸡枞宴体现了严肃的烹饪技术。无论哪种方式,都有其高水平的技术含量,都能做出有特色的云南风味名菜。关于鸡枞的故事和传说更多,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鸡枞产于云南,生于沙地...土人择其焙制,远送填方”,可“益其味,清其意,治其痔”。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到保山,朋友送给他鸡枞。明朝新科状元杨慎去了云南,第一次喝到了美味的鸡枞菌汤。他认为这种美味不应该为世人所拥有,所以他把它比作“仙境中的一种玉汁”。

8.火把虾起源于彝族新年火把节。据说很久以前,众神派了两个大力士到人间去寻找珠宝、财产和食物。两位赫拉克勒斯凭借诸神的权威和自身的力量,推倒了不甘心的奉献者的房屋,把牛羊举死。彝族人民苦不堪言,于是推举阿提拉巴这位智勇双全的英雄带领大家与这两位大力士作战。阿提拉不负众望,智取了两个大力士。天神大怒,派蝗虫上梁山。聪明的阿提拉立刻用松枝和箭竹绑了一个火把,众人争相效仿。顷刻间,到处燃起熊熊的火把,所有的蝗虫都被烧死。人们打败了神灵,拯救了庄稼,获得了大丰收。据说这一天是农历的6月24日。从那以后,彝族人每年的这一天都会点燃火把,载歌载舞作为纪念。火炬虾不仅看起来像一个彝族村庄点燃的火炬,而且还有独特的味道和做法。

9、傣味鬼鸡。这道菜来源于西双版纳当地傣族杀鸡祭鬼的习俗。菜名听起来很奇怪,但是味道很棒!火红的辣椒、浓烈的蒜味、嫩滑的鸡丝,让这道菜如同夜晚的霓虹灯一样五彩缤纷,浓郁辛辣的乡土气息唤醒了夏日昏昏欲睡的味蕾。

10,石屏烧豆腐。石屏人吃烤豆腐,是一道奇特的风景。无论是县城还是乡镇的小集镇,还是喧闹的集市,还是街头的小巷,随处可见手拿蒲扇小心翼翼地用炭火烤豆腐的街头小吃。关于石屏豆腐的发明者,民间有一个传说。相传600多年前,石屏县有一户人家,住着一对夫妇和一位母亲。可惜婆婆没有好好待媳妇。日常生活中,婆婆甚至不让媳妇多喝普通豆浆。有一天,我婆婆要出门两三天。婆婆一走,我媳妇就开始磨豆煮豆浆。但是当豆浆开了,她满心欢喜的时候,院子里传来了脚步声。媳妇怕婆婆回来,见要挨骂,赶紧拿起煮好的豆浆,倒进炉子上的瓦罐里。

11,香蕉花红烧肉。上世纪80年代,驻崂山脚下的某部队官兵由于长期食用各种罐头食品,食欲明显下降,驻地气候特别炎热,极大地影响了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炊事班的同志们眼神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一天,越军的一颗炮弹飞向该部总部,密密麻麻的香蕉树被炸得七零八落。一边拍着满身的泥巴,走出碉堡的炊事班长看到满地的芭蕉花,突然心血来潮:“如果把芭蕉花和红烧肉罐头一起煮,会是什么味道?”谁能想到,这道奇怪的汤菜端上来不久就被官兵们吃光了。大家都称赞好吃,油而不腻,好吃,清凉,吃后神清气爽。后来邻近部队也跟着做了,这道菜就摊到了所有参战部队。

12,沾益辣子鸡。沾益县村民龚红云说,十几年前的春节,她在炒菜炒鸡的时候,不小心把厨房那边的一碗辣椒面倒进了锅里,只好一起炒,才做出了一道麻辣独特的菜。1987年,她利用街边的房子开了一家小吃店,逐渐把她的辣子鸡推成了特色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