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的再分析

重新分析名词解释是指一个结构式的底层结构发生了变化,而表面形式没有变化。比如古汉语中的“被”字,本来就是一个动词,有“盖”、“苦”的意思,后面既可以是名词(《药典》中的“光被四征”),也可以是动词(《韩非子五误》中的“吾兄今被侵”)。

但是,当动词经常出现在“被”字之后时,可能会重新分析。比如《战国策·齐策》中“有朝一日国家被攻”的“攻”如果作为名词来分析,那么“被”还是一个动词,有“苦”的意思。当分析为动词时,“被”由动词转化为被动标记,产生了汉语“被”字句。重新分析常常导致语言成分之间界限的产生、迁移或消失。

比如“[听道经也似学]”(《晋代抱朴子》卷二十),“也”是语气词,“向”在句末引入另一个比较项;由于“叶”和“香”靠得很近,可能会发生重新分析,如“我掉了脸,像猪一样尖叫”(青屏山唐华本铁建和尚),消除了“叶”和“香”的界限,“夜香”语法化成后缀。

再分析是历史语言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某一种表达方式或某一类表达方式发生了结构上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并没有引起表面形式的任何直接的或内在的变化。重分析在语法的演变过程中很常见,它往往导致语法范畴的升降或新词类、新虚词、新结构的出现。语法化和功能更新属于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