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的历史演变

古代

苏美尔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海岸和平原周围。

公元前13世纪,腓尼基人建立了沿海国家。

公元前13年末,希伯来部落迁入并定居。

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了希伯来王国,后来亚述、巴比伦、波斯等外族占领了巴勒斯坦。

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入侵,大部分犹太人被流放到世界各地。

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迁入并与当地原住民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一千多年来,巴勒斯坦一直由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居住,直到现在。这是阿拉伯世界反对以色列建国的主要原因。

摩登时代

1920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将巴勒斯坦一分为二。在东部,它被称为外约旦(现在的约旦王国),在西部,它仍然被称为巴勒斯坦(现在的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作为英国的托管领土。19年底,在“犹太复国运动”的煽动下,大量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与当地阿拉伯人的流血冲突不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苏支持下,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通过决议,规定巴勒斯坦在1948年英国委任统治结束后,建立一个犹太国(约15200平方公里)和一个阿拉伯国(约11500平方公里)。1948年5月以色列建国后,双方在1948、1956、1967、1973、1982打了五次战争,因为占领了阿拉伯土地,被阿拉伯国家排斥。后来阿拉伯国家战败,1多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世世代代被赶出家园,沦为难民。1964 5月在耶路撒冷举行的第一次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1969阿拉法特曾任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1978年9月,埃及、以色列、美国签署戴维营协议,被占领土巴勒斯坦人获得有限自治权,巴解组织拒绝接受自治权。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1988 165438+10月19特别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宣言明确表示,巴勒斯坦接受联大10月29日通过的1947 11号决议(分治决议)。巴勒斯坦的边界问题将在今后通过谈判解决。1988 12阿拉法特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谴责恐怖主义。1993 9月13日,经过挪威主持的秘密谈判,以色列和巴解组织签署了和平协议,提出了巴勒斯坦自治方案。1994年5月4日,巴解组织和以色列签署了关于加沙和杰里科有限自治的历史性协议。1994年5月2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成立。1994年7月12日,阿拉法特在流亡27年后重返加沙。

巴以冲突的源头——圣殿山

古犹太经典记载:“世界可以比作一个人的眼睛,眼白就是环绕世界的海洋;黑眼睛是人生活的大地;小学生是耶路撒冷;瞳孔里的脸是太阳穴。“耶路撒冷的圣殿山,因此得名,历经沧桑,成为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巴以半个多世纪流血冲突的最大症结在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地位;争夺邺城的源头和焦点都集中在圣殿山的归属上。2000年,正是因为当时的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闯入这里,点燃了延续至今的巴以冲突。

虽然它被称为圣殿山,但当我们踏入其中时,却找不到任何山丘的影子。放眼望去,我们只能看到一个长方形的石头建筑群和郁郁葱葱的树木。其实圣殿山还是古犹太人传下来的名字。在基督教传说中,这块石头也被认为是上帝用泥土碾碎人类的祖先亚当的地方。

公元前10世纪,才华横溢的希伯来国王所罗门在这里建造了第一座神庙,神庙里存放着神圣的“约柜”。耶路撒冷在公元前586年被巴比伦摧毁,随后圣殿被毁,公元前520年重建,但在公元二世纪被彻底摧毁,犹太人也被逐出故土,流落世界各地。

圣殿山的巴勒斯坦人称这个地方为“圣地”。因为在犹太神庙的遗址上有千年历史的阿克萨清真寺和金顶清真寺。耶路撒冷也成为继麦加和麦地那之后的第三大伊斯兰圣地。

踏上圣殿山,几乎每一块砖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或神秘,或悲凉。对于犹太人和穆斯林来说,圣殿山已经深入他们的内心。然而,这种圣地的重叠,立刻转化为宗教纷争和历史恩怨,让方圆这个不到0.135平方公里的地方,背负了太多的仇杀和血泪;在某种程度上,它主导了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对立,直到2000年激化为流血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