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楤木的药用价值

楤木茎皮

药材的拉丁学名为楤木。

拉丁植物和动物矿物名称楤木。

汉语拼音宋木

来源《中华本草》

别名喜鹊布达(本草纲目)、胡杨刺(浙江本名)、刺桐皮(苏北本名)、鸟布素(苏南本名)、通刺(福建本名)、黄龙宝(四川宝兴本名)、刺柏(四川峨眉本名)、金合欢、天妃蜈蚣(四川北碚本名)。

药材基为五加科龙牙楤木的茎皮或茎。

收获并储存2-3株种植于森林中的幼苗,收获并干燥,或新鲜使用。

生药材的鉴别:楤木树皮呈剥落状、卷状、沟状或片状。外表面粗糙不平,灰褐色、灰白色或黄褐色,有纵向皱纹和横向条纹,有的散在刺痕或断刺;内表面呈淡黄、黄白色或深棕色。硬而脆,易断,断面呈纤维状。气微香,味微苦,嚼起来茎皮发粘。

龙牙楤木的茎皮含有齐墩果酸、刺囊酸、常春藤皂苷元、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和七叶亭二甲醚。

药性辛辣;苦;性别平等。

经络和肝;胃;肾经。

祛风除湿的功效;受益于水与和谐;活血解毒。

祛风除湿药物的功效分类;利尿和中药;活血解毒。

风湿性关节痛的适应症;腰腿痛;肾虚水肿;解渴;腹痛;跌倒受伤;骨折;吐血;出血;疟疾;漆疮;骨髓炎;深部脓肿。

用法用量:煎服,15-30g;或者泡在酒里。外用:取适量,捣烂或浸泡在酒中外敷。

用药禁忌孕妇慎用。《全国中草药集》:“孕妇不宜服用”。

《本草》考证说:“龙牙楤木生于江南山谷,高十余尺,其上无枝,茎上有刺,山民断其头而食之。一个吻头。”《纲要》载:今山中亦有。树顶长满了叶子,山人吃,意思是喜鹊不踏,因为多刺,没有枝干。以上形态描述与龙牙楤木相似,可能包括除龙牙楤木以外的多种植物。

还有龙牙楤木的同属,又名《龙牙楤木中药大辞典》、《龙牙楤木广西植物名录》。分布在陕西、甘肃、广东、广西等地。②龙牙楤木A. dasyphylla Miq,又名龙牙楤木《中国高等植物图谱》,雷公种,牛尾(广东)。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药理作用

⑴镇静镇痛作用:小鼠腹腔注射龙牙楤木皂苷1850mg/kg可协同戊巴比妥钠和氯丙嗪的中枢抑制作用;能对抗苯丙胺的中枢兴奋作用,但不能对抗戊四氮引起的惊厥和咖啡因的毒性。能明显提高热刺激(热板法)的痛阈,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并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⑵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4g/kg龙牙楤木煎剂对大鼠幽门结扎、化学性(消炎痛所致)、应激性、利血平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对乙酸所致慢性胃溃疡也有一定作用。200%龙牙楤木水煎剂0.2-0.4毫升能使离体大鼠胃条收缩,说明它能促进胃运动。龙牙楤木白皮煎剂(1: 1)对小鼠胃肠推进有抑制作用,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酚妥拉明和普萘洛尔可阻断其抑制作用,故其作用可能与肾上腺素能神经α和β受体的活性有关。

⑶其他作用:龙牙楤木总皂苷(1850mg/kg)能显著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

楤木根

龙牙楤木的根土叫三路花根,箭为根。根皮是常用的。辛,微苦,性平,归肝、肾经。具有祛风除湿、健脾利湿、消肿散结、活血化瘀、止痛消炎、正骨健胃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脾阳虚水湿瘀阻、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淋巴结炎等。

楤木皂苷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癌细胞的增殖,但活性不强(IC50在209.1 ~ 329.67mg·L-1之间)。楤木皂苷是龙牙楤木根的有效成分,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

辽东楤木的白色树皮

来源是五加科楤木树皮的韧皮部。

该系列一年四季都可收藏。

药材干树皮脱落,粗糙不平,有纵皱横条纹,散在硬刺。外部灰白色至灰褐色,内部黄白色,光滑;该部分是纤维状的;树枝上的针叶很密。气息微香,有嚼劲。

化学成分茎皮和根皮含有三萜皂苷、鞣质、胆碱和挥发油。

性味《闽东本草》:性温,味微咸。

归经:入肝、心、肾。

功能主治——龙牙楤木白皮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痛和跌打损伤。①《本草》:树皮、根皮有健胃、收敛、利尿、制糖的作用。治疗糖尿病、肾病和胃溃疡。②闽东本草:益腰肾,强筋骨,舒筋活血,化瘀止痛。

内服用法用量:煎服,3 ~ 5元。外用:捣固。

痛风药方一:龙牙楤木白皮一两。和猪肉一起烧,或者和其他痛风药一起煎服。(《浙江民间草药》)2跌打损伤的治疗:鲜龙牙楤木树皮,捣碎敷于患处。(《闽东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