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是由独特的自然环境、经济制度、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形成的。它不仅以经典文献、习俗制度等客体形式存在,而且以独特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价值观、伦理道德、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主体形式存在。五千年的艰辛历程,决定了其精华与糟粕并存。继承传统文化,就要“剔除其封建糟粕,吸收其民主精华”。

从黄帝时代开始,它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了。从封建文明极度繁荣的古代,到明清两代,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和成就,也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和挫折。无数英雄和文人墨客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中国是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又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这是举世公认的。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民族史”。

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本土化和多元化的特点。从新石器时代开始,逐渐从多样化发展到一体化。按照传统的历史观,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北方草原,是这三大区域文明的相互渗透、反复交汇和辐射延伸,最终形成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是在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中,中华民族充满自信,气势磅礴,为外国所敬仰。“海纳百川,海纳百川”,包容了世界上的各种文明。自古以来,外来宗教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传播而不发生大规模的消灭异端的宗教战争,就是源于中华文明的兼容并包。但历史上任何外来文化传入中国,最终都是被中国文化所融合。元帝国灭南宋,被中华文化同化。满族入关也是被中国文化同化了。元、清两朝虽被外国统治,但都是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里书写中华文明。他们成为多民族国家的一员,成为中国文化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一部分。今天56个民族地位平等,和睦相处,汉族占绝大多数,其他称为少数民族或兄弟民族。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中发展壮大,中华文明也在不断的兼收并蓄中熠熠生辉。

中华文明讲究友好睦邻,讲求和谐。坚持“强而不欺弱”、“富而不欺贫”的精神,倡导“万国和谐”。强调以人为本,“民为国之本,基为国之本”和“天地之间,人更可贵”。国剧舞台上还有一句经典格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样一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得以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自强不息,发展壮大。“和为贵”的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人民的最高历史使命。任何对中国犯下罪行的人都会受到隔空惩罚。

伟大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