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伦是个什么样的人?

姓名:阿里尔·沙龙

1928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沙龙谷的一个犹太农民家庭。沙龙家族原本姓施内曼,后来改为沙龙谷,家族所在地。

1966年,沙龙被任命为以色列国防军训练部队指挥官。1967的军衔被提升为少将。

1981年,沙龙被北京总理任命为国防部长。1999于9月2日当选为利库德集团新领导人。

在绝大多数渴望和平的以色列人眼中,沙龙永远是一个好斗的“鹰派”。

在绝大多数渴望和平的以色列人眼中,沙龙永远是一个好斗的“鹰派”。

从小好斗的阿里埃勒·沙龙(Ariel Sharon)出生在卡法德·马拉尔(Caffard Malal)的莫沙夫(Moshaf),一个位于沙龙谷的犹太农民家庭,距离以色列特拉维夫10英里。这是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的最早的Moshaf(一种基于私人土地租赁耕作制度的农业合作社)之一。莎伦家原来姓施内曼,后来改成了这家人所在的莎伦谷。

莎伦从小就很好斗。1942年,年仅14岁的沙龙加入了犹太青年准军事组织“加德那”。在特拉维夫高中学习期间,沙龙主修农业、政治和军事。在此期间,他成为犹太地下武装组织HAGGANAH的成员。从65438年到0945年,沙龙作为未来犹太军官的培养对象,开始接受正式的军事训练。65438年至0947年,沙龙成为哈加纳的教官,负责犹太人定居点和集体农场的安全。

在战争中“成长”1948年5月14日,根据联合国通过的相关决议1947 165438+10月29日,英国对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宣告结束,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不到24小时后,由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等国组成的阿拉伯联军对以色列发动了进攻。新正式成立的以色列国防军随即投入激烈战斗,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开始时,沙龙被提升为以色列国防军亚历山德罗尼旅的排长。在战争中,沙龙显示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

65438-0949年,沙龙被调到以色列国防军军事情报部,负责收集活跃在以色列北部叙利亚和黎巴嫩的阿拉伯游击队的情报。从1952到1953,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定居点经常遭到来自约旦的阿拉伯游击队的袭击,沙龙负责指挥以色列突击队在约旦采取报复性军事行动。在此基础上,沙龙负责组建了101号以军特种突击队。与此同时,沙龙进入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主修中东历史和远东历史。

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英勇善战的沙龙指挥以色列伞兵攻占了战略要地米拉通道,为以军最终占领西奈半岛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由于他在战争中屡次违反军令,以色列军方领导层对他十分反感,连续几年无法晋升。

1957年,自觉在以色列军中不受欢迎的沙龙前往英国“换换环境”,在英国坎伯兰军事学院学习军事理论。沙龙于1958返回以色列,被任命为陆军某旅旅长。同时,他回到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学习法律,直到1962年毕业。1962年,沙龙终于升职,被授予陆军准将军衔,被任命为某装甲旅旅长。1964年,沙龙升任以色列国防军北部军区参谋长。1966年,沙龙被任命为以色列国防军训练部队指挥官。1967年,沙龙晋升少将。同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爆发,沙龙指挥以军夺回西奈半岛米拉通道的控制权,攻占苏伊士运河走廊。从65438年到0969年,沙龙成为以色列国防军北部军区司令。

知道自己在以军不受欢迎,沙龙觉得自己被任命为以军总参谋长的机会不大。他不禁有些沮丧,于6月1972申请退休。然而,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赎罪日战争)爆发后,好战的沙龙忍不住再次披挂上阵,指挥西奈半岛前线的以军。在这场战争中,沙龙指挥27000名以色列士兵渡过苏伊士运河,入侵埃及,制止了以军的被动挨打,一举扭转了战局,为自己的军事生涯画上了一个还算满意的句号。赎罪日战争后,沙龙终于脱下军装,开始转向政治发展。

从1973到1974,在利库德集团的支持下,沙龙当选为以色列议会议员。1974 12,沙龙辞去议员职务,退出利库德集团,出任以色列预备役部队司令。半年后,他被以色列前总理拉宾任命为他的高级安全顾问。1976年,沙龙组建了“和平锡安党”,并在大选中获得两个席位,但这个小党很快自行解体。从1977到1981,沙龙再次当选以色列议会议员,正式加入利库德集团。在此期间,沙龙被以色列前总理贝京任命为农业部长,并担任安置委员会主席。他计划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修建大量犹太人定居点,这使被占领巴勒斯坦领土上的犹太人定居点数量迅速增加了一倍。沙龙的目的是试图阻断加沙约旦河西岸和巴勒斯坦自治领土之间的联系,使巴勒斯坦难以生存。

1981年,沙龙被第二任总理的贝京任命为国防部长。1982年,多年难改好战脾气的沙龙采取冒险行动,出兵黎巴嫩,意图将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难民全部驱赶到约旦境内。结果,当年9月发生了萨布拉和查蒂拉两个巴勒斯坦难民营事件,数百名巴勒斯坦妇女和儿童倒在以色列士兵的枪口下,使以色列政府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1983以色列议会调查委员会经过调查,认定沙龙作为国防部长,对这两起巴勒斯坦难民营大屠杀负有直接责任,于是沙龙被迫引咎辞职,被调任不管部部长。

1984到1990期间,沙龙被时任工党领袖西蒙·佩雷斯任命为工业和贸易部长,西蒙·佩雷斯当时是以色列总理。但由于反对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查米尔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政策,查米尔于1990辞去以色列总理职务,同年被任命为工贸部长。沙龙在1990至1992任建设和住房部长期间,竭力在约旦河约旦河西岸修建犹太人定居点,以容纳前苏联解体后涌入以色列的前苏联犹太移民。

1992年6月,利库德集团在大选中惨败,拉宾领导的工党政府重新上台,沙龙及其利库德集团转为反对派。1996年,利库德再次在大选中获胜。作为利库德集团的“新生力量”,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击败了工党资深政治家西蒙·佩雷斯,成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上台后,为利库德集团元老沙龙定制了“基础设施部长”的职位,并于6月9日任命沙龙为外交部长,1998。1999年5月17利库德集团在大选中再次落败。内塔尼亚胡在被巴拉克击败后辞去利库德集团领导人职务,沙龙于同年9月2日当选利库德集团新领导人。

■独特性格:得寸进尺以色列一些政治评论家认为,沙龙的性格特点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得寸进尺。巴拉克上台后,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和以巴和平进程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措施,这让沙龙极为不安,在以色列议会和媒体上极力阻挠和破坏。2000年9月28日,沙龙破坏以巴和平进程的行动达到了极致——在保镖的保护下强行前往被巴勒斯坦人视为“圣地”的耶路撒冷圣殿山,从而引发了以巴之间最新一轮的流血冲突,冲突持续了数月,没有结束的迹象,造成近400人死亡。

关于中东和平进程,沙龙一直坚持“和平换和平”的立场,反对“土地换和平”的立场。在沙龙看来,所有阿拉伯国家都对以色列的安全构成威胁。他坚决反对“在以色列领土上建立一个自治的巴勒斯坦国”。沙龙对尽可能多地建设犹太人定居点表现出不同寻常的热情。他认为,如果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安置200多万犹太定居者,以色列将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沙龙一直以从未与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握手为傲,在接受《纽约客》杂志采访时公开痛斥阿拉法特是“骗子和刽子手”。

■态度逐渐向实用主义转变。但在以巴签署奥斯陆和平协议后,沙龙仍然采取了较为务实的态度,承认自己“无法改变历史”,接受巴勒斯坦终将建国的现实。为了尽可能赢得以色列人民的支持,沙龙一再强调,他希望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平相处”至于巴拉克政府未能在以巴和谈中取得进展,沙龙认为这都是因为巴拉克“作出了太多让步”,以至于巴勒斯坦人民的胃口被吊得太高了。沙龙坚决反对巴拉克将约旦河约旦河西岸95%的土地和加沙几乎所有的土地交给巴勒斯坦的计划,声称他上台后绝不会再给巴勒斯坦人一寸土地。

沙龙一直怀疑美国热衷于介入巴以和平进程,认为美国的如意算盘是迫使以色列回到1967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边线上。沙龙还反感美国过多干涉以色列内政,讥讽美国人不要太把以色列人当“家人”,呼吁以色列人不要在美国人面前“像乞丐一样居高临下”,反对以色列经济过度依赖美国援助,主张以色列经济应尽可能独立发展壮大。沙龙对美国的敌视态度使得历届美国政府和大多数美国政治家,无论是民主党人还是共和党人,都很难对沙龙产生好感。1983期间,沙龙因出兵黎巴嫩闹事被迫辞去国防部长职务,美国政府的很多官员甚至拍手称快。1991 5月沙龙访美时,美国政府官员甚至拒绝在白宫会见沙龙,这让沙龙很没面子。但有意思的是,对美国政治有强大影响力的富裕犹太群体是沙龙的坚定支持者。

对于沙龙的上台,国际社会普遍不信任咄咄逼人、爱冒险的以色列“鹰派”。许多关心中东和平进程的人担心,沙龙上台会给中东火上浇油,其灾难性后果将远比他当将军、当议员、当部长带来的后果严重。巴勒斯坦谈判代表埃雷卡特说:“对中东的任何阿拉伯人和穆斯林来说,这只意味着一件事。”。“那就是以色列的和平之门已经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