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文化遗产是什么?

中国四大文化遗产是指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竹简、敦煌经书。

1.明清档案分为内阁档案、兵部档案、内务档案、宗仁府档案、国史馆档案、清宫各处档案和清代各部、各院衙门档案。其中,大部分是中文的,还有英、法、德的满清旧档案和外交档案。

2.殷墟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具有完整体系的文字,殷墟甲骨文是王记载的我国最早的文字,已成为语言学、历史学、民族学、天文学、气象学、农学、医学、历史地理学、考古学等学科的重要原始资料。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是现代学术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3.“居延汉简”是因为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居延地区和甘肃省嘉峪关以东的金塔县汝城子发现了这些汉简而得名。要想了解居延竹简的方方面面,首先要了解汉代长城居延堡的情况。

“居延”古称“流沙泽”,《尚书》“西”和“后浪入流沙”的句子表明,这里曾经有一条名叫“弱水”的河流,因王国维与罗振玉合著居延汉简名著《流沙落简》研究而得名。

4.敦煌写本又称敦煌文献、敦煌遗书、敦煌遗书,是指中国甘肃省敦煌县莫高窟出土的4-11世纪的古代手稿。自前秦建元二年乐雷和尚开凿第一个洞窟以来,代代相传一直进行着写经造像的活动。

北宋仁宗时,西夏攻敦煌。为了躲避火灾,僧侣们将大量文件藏在山洞的复合室内,然后筑起泥墙,在上面作画作为伪装。此后,这些文件被封存在私室900多年,成为闻名海内外的敦煌遗书。

扩展数据:

文化遗产,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上面说的四大文化遗产,都是有形的文化遗产。

有形文化遗产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它包括历史遗迹、历史建筑和人类文化遗址。

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近现代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书籍等可移动文物。

以及建筑风格、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物相结合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百度百科-四大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