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富平县属于哪个国家?

秦国

历史演变:

秦李二十一年(公元前456年),平阳县设在平山南(故地址在今梅园镇古城村一带)。秦统一全国后,杨的频率属于内史。

在西汉皇帝统治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95年),宜阳县属于尚赫县。另外,怀德县设在县南(所以地址在金华竹乡淮阳市附近),两县都属于内史。景帝年间(前156-前141),两县均属左土木史。在汉武帝时期(140-87),有两个县属于左夫。在辛莽时代(9-23),有两个郡属于列位博士。东汉时期(25-220),滨怀德郡入平阳郡,属左凤仪。三国时期(220-265),属曹魏,仍称杨频县,属左凤仪。西晋(265-316)从彭园街(今甘肃庆阳地区西南)迁至阜平县,治怀德老城,与杨频郡并存。东晋时期(317-420),富平曾被父亲统治,曾在杨频县设立土门禁卫军(所以地址就是现在的薛镇当地的方木)。

太平真君八年(447年),北魏皇帝吴泰撤土门保军,将其管辖范围并入潼关县(今铜川市),北地县迁至铜川(今六曲镇),属杨妮县。它还合并了杨妮县和富平县。宣武帝景明元年(500),撤销平阳县原建制,划潼关县一部分,建土门县(今薛镇),划归北地县。

西魏文帝大统一第五年(539年),富平县由怀德旧址迁至石川河北岸(今城关乡古城村一带)。第三年(554年),富平郡属益州(今耀县)。北周元年(557年),中华郡原属中国(故在城关乡石佛院一带),富平县划归本县管辖。建德四年(575),削中华郡,改富平郡为左凤仪。

文帝三年(583),改富平县为京兆县。杨迪大业二年(606年),土门县并入花垣县(今耀县),隶属京兆县。恭帝怡宁二年(618),原土门郡划出花垣郡,恢复土门郡,属宜君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设置复平路,属骠骑管辖。不久,富平路改为玄武军。太宗贞观十七年(643),肥土门郡。高宗二年(671),分一部分在富平县,一部分在花垣县,梅垣县建在土门县旧址。武则天被授元年(690),由梅园县调至益州。大足元年(701),改梅园郡为永州。玄宗开元年间(712—741),迁至阜平县,统治义亭城(朱巷旧县村一带,今中国),隶属京兆府。德宗贞元四年(788),富平县定为赤县(根据赤县名称,唐代分县,赤县直接归京师管辖),宣胜县为州。哀帝天佑二年(905),置梅园郡,设定州,属耀州(两州,级别不同)。

五代时,侯亮被恢复为耀州。贞明元年(915),定州改禹州,属崇州。唐朝以后,富平县改为耀州,梅园县初属同州,后属耀州。到后晋,后汉,后周,都没有变化。

北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富平、梅园两县分属耀州、京兆府、永兴路。

金太宗九年(1131),也就是宋金两军“阜平之战”后,金人把齐让给了阜平、梅园两县(金人封刘玉为齐帝,使京师名扬天下)。熙宗元年(1138),两郡归宋。三年后(1140),从宋朝回到金朝。同帝二年(1142),撤销阜平县,其地并入梅园县,属耀州。

蒙古军南下后,恢复阜平县制,与梅园同属耀州。世祖元年至元朝(1264),梅园县并入阜平县。到目前为止,富平县还没有两县并存的情况。

元末明初(1368—1370),富平县由义亭城迁至姚桥寨(今旧县),隶属Xi安府。明朝末年,李自成在Xi安建大顺郡,县衙仍设姚桥村。

清代,富平县属Xi安州。

民国初年,府堂制废除,隶属陕西关中路。民国23年(1934),属陕西省第十行政监察区(机构在咸阳)。民国37年(1948)改为第三行政监察区(专治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