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银耳,中国银耳之乡。

我国人工银耳的栽培技术始于清光绪二十年,但早期的银耳处于半野生状态。当时的耳农每年砍伐树木,接种天然孢子,每百公斤木材只收干穗50-100克。通江银耳是我国著名特产,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巴中市通江县气候温和湿润,最适宜食用菌生长,是银耳的发源地。通江县有150多年的银耳种植历史,有7万多公顷的耳林资源,年产银耳60万公斤。当地发展了银耳食品、银耳饮料、银耳保健品、银耳化妆品等一系列周边产品,年产值超过6543.8+亿元,成为通江县的经济支柱产业。

银耳不仅是通江的骄傲,更是通江人的奉献。通江银耳作为一种珍贵的保健食品,知名度很高,早在明代就享誉世界。上世纪初,它已被销往世界各国。据《史书》记载,明朝嘉靖皇帝朱厚聪因为经常服用“丹药”,坐立不安,彻夜难眠。后来有个大臣推荐服用通江银耳,他觉得心平气和,神清气爽。从此,银耳成为明朝皇帝和以后很多皇帝的贡品。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医生和营养学家进一步研究通江银耳。通江银耳子实体富含维生素B、多糖、蛋白质、铁、磷、钙、镁、硫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同时含有12种可在体内合成的“非必需氨基酸”。入肺、脾、胃、肾、大肠经,具有滋阴补肾、益精润肺、生津止咳、清热润肠、益胃、补气血、强身健体、健脑提神、嫩肤养颜、抑癌抗癌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肺燥咳嗽、虚劳咳嗽、久咳咽痒、痰中带血、久咳伤筋、肋痛、肺脓肿、肺萎缩、月经不调、肺结核、胃炎、便秘、便血、水样腹泻、痢疾、面部黑斑、癌症、肿瘤等疾病。

在1991年首届通江银耳节上,通江银耳以其悠久的历史、享誉世界的优势和独特的栽培技术赢得了海内外数千客商的一致好评,获得了港澳台等地客商的投资和认可。2004年首届东乡银耳节上,通江银耳博物馆成功上线,首次向世界系统介绍了银耳的起源、发展、生产和贸易历史。

通江银耳形似鸡冠花,米黄色,透明,胶质厚。它最早的发源地是在陈赫的富阳——九湾十八堡。用耳农的话来说,银耳的产地可以解释为“天然雾,雾出露,露出耳。”。由于通江银耳是在奇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孕育出来的,有专家说:通江银耳是日月精华的结晶。九湾十八堡的山水里,每当日落之后,空气就从草丛中的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一团团的雾气也从天空中缓缓降下。午夜时分,大气与雾相遇,汇成棉花般的白云,在林中翻滚,在山间缠绕,变幻出各种奇异的形态。景色壮观,简直就是《易经》中所谓的“天地和合”的形象。这个过程会持续到第二天十点左右,云层慢慢散去,形成薄雾,最后完全消失。下午日落后,上述过程开始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