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机构设置

中国语言文学系成立于1926。到1952,曾在中文系任教的著名学者先后有陈寅恪、赵元任、杨树达、闻一多、朱自清、刘文典、俞平伯、浦江青、尧尧、王力、吕叔湘等。他们倡导并建立了戏剧史、文学人类学、诗史互证等一系列新学科,被公认为中国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1952,院系调整,中文系关闭,师生转北大等兄弟院校或其他学术单位。

中文系由65438改建为0985,重视师资队伍、学科发展和学术建设。教师24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7人,博士15人。二十二名教师具有长期在国外学习、教学或合作研究的经验,是一支高水平、有活力、国际化的教学团队。2006年被授予一等博士学位。2007年,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设立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学艺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6个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语言学研究中心、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承担了多项国家和部委的重要研究项目,发表和出版了多种高水平的学术著作,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中文系非常重视人才培养,秉承“中西融合、古今贯通、文理渗透、全面创新”的学术范式。本科生注重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中西文化融合优势的人才,硕士生和博士生致力于培养扎实宽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中文系积极开展留学生培训工作。留学生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对中国语言文学和中国文化有系统完整的了解,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目标是对中国语言文学和文化有较强的理解和研究能力。同时每年接收各国多所大学的交换生。

中文系非常重视学术交流。每年都有许多教授出国讲学、访问,邀请许多国内知名学者和海外著名教授从事各种学术活动。

系主任刘石教授,副主任教授,副教授刘英和党支部书记教授。历史学是清华大学历史最悠久、成就最辉煌的学科之一。1911成立之初,开设中国史、西方史等课程,1926正式成立历史系。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等著名学者都先后在历史系任教,形成了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学术传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历史学家。1952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历史系并入北大等校。

80年代以后,清华大学逐渐恢复了人文学科,包括历史。1985清华大学成立思想文化研究所,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研究;1993,历史系恢复建制;2001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艺术史学科成为清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历史系与思想文化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历史系。依托清华大学良好的学术环境,清华历史学科形成了以历史系为中心,多学科密切合作,名家荟萃,梯队合理,优势集中,特色明显,图书资料积累量大,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学术格局。

历史系下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历史、思想文化史教研室,以及礼记研究中心等专门研究机构。2008年,历史系还与化学系、图书馆等单位合作,成立了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保护中心,从事清华竹简等出土文献的保护、整理和研究。2011年,该中心主要建立的“中国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历史系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30余人,兼职教授多。专职教授包括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历史教学委员会委员、各国学会会长、副会长等。历史系可招收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和留学生,设有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博士后流动站。

系主任刘北成教授,副主任刘国忠教授、彭钢教授,党支部书记张勇教授。清华大学外语系成立于1926。最初命名为西方文学系,后改为外语系。在建院早期的名师中,首任院长王文显早年败于英国,主要从事戏剧创作和文学研究,其英文剧作在国内外广受好评。有中国比较文学的开创者吴宓,有“新批评”理论的集大成者理查兹。当时一半的教授是外教。

清华外语系在名师指导下,先后培养出曹禺、李健吾、张俊翔等戏剧大师,享有“戏剧家摇篮”的美誉;此外,钱钟书、文化昆仑、季羡林、查(穆旦)、、赵、田、曹、李福宁、、、应若诚、许渊冲、宗璞、子仲云、胡壮麟等都是清华外语系的骄傲。

1952外语系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为了培养外语教师和外事翻译人才,清华大学分别在1965、1970和1974招收英语、日语和德语本科生。

外语系重建1983。目前有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本语言文学两个学科3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英语、日语、英语3个本科专业。面向全校开设英语、日语、德语、俄语、法语等公共外语课程。20年来,外语系在学科发展、学术研究、教学改革与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对外合作与交流、教学辅助基本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两次国家一级学科评估中(2004年和2008年),我系排名第五。2008年外国语言文学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评估重点学科,2008年英语专业被评为教育部特色专业。

2010清华大学外语系更名为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简称清华大学外语系。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研成果多项,国家精品课程2门。各类学生804人;其中留学生411。培养出邓亚萍、李昕晢、焦三牛等优秀人才。

1983复系以来,在学校的领导和支持下,外语系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引进了多名学科带头人。同时,我系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攻读博士学位。通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我系教师队伍的结构和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的变化。

外语系承担着公共外语教学课程和部分文化素质选修课等大量的教学任务,在清华大学的教育教学和学科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外语系现在是清华大学38个教学科研实体的二级单位之一。设有英语本科教研室、英语研究生教研室、日语专业教研室、大学英语基础课教研室、大学英语选修课教研室、大学英语研究生教研室、德语教研室、俄语教研室、法语教研室等九个实体教研室,以及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欧美文学研究中心、 外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翻译与跨学科研究中心、语言与心理学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大学外语学习环境研究中心、大学外语测试与研究中心等。

在学术研究方面,外语系成绩斐然。本系教师承担国家、省、国际外国语言文学合作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获得国家、省部级优秀教研成果多项,国家精品课程2门。自2001以来,全体教师平均每年在国内外发表学术专著5部以上,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涵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学理论与比较文学、翻译学、文化学、影视传媒学等学科;在国外权威期刊发表的英文论文中,SSCI和A & amp;amp;已发表50多篇;HCI在国内同领域名列前茅;统计显示,我系教授在国内外汉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的影响力保持在国内同领域前列。

为了把学术研究推向世界前沿,该系不断扩大与国内外高校的联系和学术交流,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讲学,聘请他们为兼职教授。外语系每年还派教师出国学习、讲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我系还是国际文学理论学会秘书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后现代研究中心、中国修辞学会文体学研究会、北京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会等一些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的总部或办事处。此外,我系还有多位教授担任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国际学术团体或学术机构的编辑、顾问或负责人。该系与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合作,举办文学批评、语言学和翻译研究的高级学术研讨会。

前辈们建立起来的贯通中西的学术传统,是一个流动的脉络,它将在清华外语系继续蔓延。

刘教授任系主任,教授、佘教授、何红梅教授、教授任副系主任。系总支书记张文霞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创建于1926,是中国大学最早成立的哲学系之一。著名哲学家如金、冯友兰、张申府、、贺麟、沈有鼎、林再平、潘怀素、、任华、等。先后在这里任教,形成了具有独到思想风格的“清华学派”。1952机构调整后,清华大学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和国家科研机构。2000年5月,清华大学哲学系正式重建。

2003年,哲学系开始招收哲学专业本科生。拥有一流的哲学博士点和哲学博士后流动站,招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哲学等学科的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人员。

从重建之初,经过多年的人才引进,哲学系聚集了一批哲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和国外著名大学的博士海归,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影响力大的科研教学队伍。现有教师20余人,其中教授16人(其中外籍教授1人,教职工1人),副教授5人。哲学系还聘请了许多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他们代表了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逻辑学、文化哲学与文化批评、马克思主义文学研究、政治哲学等重要专业领域的国内领先水平。

通过组织实施“三位一体学术工程”(清华哲学研究系列、清华哲学教材系列、清华哲学翻译系列、清华哲学年鉴),集中力量在伦理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等方面寻求优先突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多个专业领域取得了在国内外具有学术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并逐步形成了全面深厚的基础。哲学系未来的建设将着眼于在巩固和扩大原有学科和专业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保存原有思想,努力使清华哲学系成为酝酿和传播新思想的思想源泉。

系主任教授,副主任、刘芬荣教授,党支部书记邹教授。清华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成立于1988。20世纪50年代初,一批前东欧国家的外交官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汉语,拉开了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帷幕。美丽壮观的清华校园不仅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重镇,也是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祥地。

本着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作为学校开放校园、推进国际化的重要窗口,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心多年来积极致力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在稳步扩大教学规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争取学术研究、逐步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进展顺利,成绩显著。每年有1000多名外语进修生、普通进修生、交换生等学生在中心学习,开设初级、中级、高级汉语和中国文化等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体系比较完整,注意引导留学生把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结合起来,鼓励留学生在打下扎实的汉语基础后继续攻读学位。

该中心与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合作,开设短期汉语学位课程,并派出汉语教师授课。此外,该中心还承担了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合作建立商务孔子学院和面向港澳推广普通话的教学任务。该中心还为清华大学的外国留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了学术汉语学分必修课。

2010中心与清华大学中文系合作,申请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

现任主任为孙明军教授,副主任为丁霞教授、董世伟副教授、刘栋副教授。依托学院完善的学科体系和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人文学院培训中心每年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举办企业管理、公共管理、国学等专题研讨会。中心的培训目的是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将经济、社会、科技等领域的理论前沿和研究成果及时介绍给学员,将学员头脑中原本不系统的知识点串起来,使决策者和执行者达到境界高、视野广、思路新,不仅在制定政策时能更多地考虑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而且制定的政策也能更科学、更长久。

我们培训的特色是在课程体系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干部自觉亲近和弘扬传统文化,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自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同时,通过培养工作这个平台,我院将其学生工作和科研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大庆、通辽、漯河等地方政府建立了“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加强了学校与地方的合作,突出了大学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