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上海哪个区属于九段沙?

浦东新区

九段沙是中国上海沿海的一个沙洲,位于长江口外的南槽和北槽。长江携带入海的泥沙受东海潮汐抬升淤积,位于东经121 46 ' ~ 122 15 ',北纬31 03。东西长46.3公里,南北宽25.9公里,总面积423.2平方公里,其中海拔0米以上面积154平方公里,属浦东新区管辖,已建成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九段沙在1950年代开始出现,分为上沙、中沙、下沙、江垭南沙等。1990年代以后,由于浦东国际机场建在东海之滨,为了减少对候鸟的生态影响,保证飞行安全,上海开展了九段沙种植绿鸟生态工程,种植了大量芦苇和互花米草。九段沙逐渐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重要的生态屏障。九段沙的环境也受到了威胁,原有的互花米草大量繁殖,导致原有的互花米草受到排挤,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湿地生态功能下降。此外,由于长江水污染日益严重,九段沙部分地区水质恶化。2000年3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上海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同年8月8日,上海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成立。2003年9月2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布了《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2005年7月23日,国务院批准建立“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上海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口南侧航道南北槽之间的拦门沙河段,其范围包括已露出水面(平均高潮位以上)(九段上沙和九段中沙的一部分)、沉水阴沙(九段中沙和江雁沙)和水下浅滩(至-6m等深线,理论水深基准面,下同),即365438。自然保护区东西长46.3公里,南北宽25.9公里(图1.1)。

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北起长江口深水航道南导堤中线,东至-6m线,南至长江南航道北线,西至-6m线(江垭南沙)。该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423.2平方公里。九段沙是长江口最离岸的河口沙洲,也是最年轻的河口沙洲。它是现代长江口拦门沙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长江流域的泥沙在长江径流和潮流两种完全不同的水体频繁相互作用下淤积在该地区而形成的。九段沙形成时间不长,只有50年左右。

九段沙的前身1842之前,长江南支下游5m等深线尚未分支,其北港与南港之间的沙桐浅滩是一个相对较弱的缓流区,包括横沙岛、横沙东滩和九段沙的前身。1880横沙岛通过人工填海造地,但横沙岛东侧有一片广阔的水下浅滩,九段沙原是横沙东滩的组成部分之一。横沙东滩被长江口北槽切割后,到40年代中期,切割部分逐渐淤积,形成三个明显的水下背阴沙,这就是九段沙的雏形。

九段沙的演变经过40年的强烈侵蚀,长江口北槽冲沟不断扩大。1949和1954的特大洪水使5m深的槽贯穿整个冲沟形成北槽,九段沙成为独立的砂体,成为长江口南北槽的分流沙洲。在1961中,九段沙的0m等深线已经明确划分为九段上沙、九段中沙和九段下沙三个砂体。进入70年代后,九段沙已基本形成,位置相对稳定,但九段沙中下砂体逐渐整合。此外,九段沙中下段砂体南北向宽度和东西向长度明显增加。80年代,九段沙上砂、中砂、下砂北侧受北槽发育侵蚀。同时长江南滩被落潮切割,逐渐加深变宽,形成新的南槽。1986年,新形成的南槽取代了旧的南槽,江垭南沙真正脱离了江南。江垭南沙的形成,为长江口又增加了一道水下沙洲。根据江垭南沙的形成和发展趋势研究,将与九段沙融为一体。1995以后,九段沙的形态变化不大,九段沙的演化趋势逐渐趋于稳定。

1998期间,长江口深水航道一期整治工程开工。同时,在九段沙北侧修建了10km长的南导堤,将九段沙上沙头0m等深线向上推了2km,加速了导堤南侧九段沙的淤积,使九段沙上沙与中下沙之间的深洪消亡。随着九段沙泥沙的沉积,九段沙未来将成为长江口第三代崇明岛。九段沙湿地位于北亚热带。受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影响,季风盛行,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九段沙湿地3月中旬至6月初为春季;6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夏季;65438+10月上旬至165438+10月中旬为秋季,165438+10月下旬为冬季。冬夏较长,春秋较短。冬天吹西北风,夏天吹东南风,秋冬寒冷干燥,春夏温暖多雨。

气温九段沙附近横沙站年平均气温15.7℃,6月最低1,平均4.2℃,极端最低气温-7.7℃,7月最高,平均27.3℃,极端最高气温36.6℃,无霜期254天。

阳光充足。横沙站1980 ~ 1989年日照时数为1798hr,占年日照时数的41%,平均辐射量为362.7MJ/m2。

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145mm,最大降水量为480.2mm在夏天。冬季最小降水量为100.8mm。4-9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大于100 mm,冬季虽有雪,但无雪。

九段沙位于长江口门以南,地处北亚热带边缘,属于东亚季风盛行区。风向的季节变化非常明显。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春秋为过渡季节。由于春夏两季局地对流天气频繁,夏秋两季经常受台风影响,秋冬两季经常有寒潮和冷空气袭击,所以九段沙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大风。年平均风速为3.7 ~ 4.0m/s

暴雨、雾、雷雨九段沙附近平均每年有6~8次暴雨,发生概率最大的时段为6月下旬至9月中旬。长江口的雾比陆地上的多。1980 ~ 1989,10年间,共发生859次雾,平均每年85.9次雾。雷暴多发生在6-8月,平均每年21.4次。

1980~1989期间,冷空气入侵九段沙地区181次,其中强寒潮42次,寒潮12次。

热带气旋(台风)1960~1989影响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的热带气旋* *有201个,平均每年3.4次。热带气旋的影响主要集中在7月至9月。台风入侵带来的暴雨、风暴潮和大浪对九段沙海滩造成了强烈的冲刷作用。九段沙的淤积位于长江口沙河段,主要是泥沙淤积,形成上沙、中沙、下沙三个主要沙洲,江垭以南为沙质阴沙。根据九段沙不同区域的环境特征和沉积物分布,九段沙沉积物类型较多,有细砂、粉细砂、砂质粉砂、粉砂、粘土质粉砂等。九段沙沉积物以细颗粒为主,潮滩沉积物有明显的沉积分带现象,从高潮滩到中潮滩、低潮滩、潮下滩。随着水动力强度的增强,沉积物粒径由小变大,粘土粒径由小变小,粉砂和细砂粒径由小变大。九段沙潮滩沉积物的垂向变化是自上而下,由细到粗。

九段沙属河口沙洲,海拔2.5~3.5m,根据地形地貌可分为高潮滩、中潮滩、低潮滩和水下浅滩。微地貌可分为由不同规模的潮沟和沙洲中部的沼泽浅洼地组成的近辐射状的落潮和水流水系,而沙洲边缘的海滩由于潮流和落潮的冲淤作用不同,其微地貌也不同。

潮沟潮沟是潮汐进出沙洲的水道,其形成、发展和消亡受沙洲地形、高程变化和潮汐携带泥沙变化的影响。

沙洲中部有沼泽浅洼,淤泥最大深度可达0.6m以上

海滩沙洲边缘的海滩受涨落潮流的水动力条件及其周围含沙量变化的影响。上沙的东、南滩,质地比较坚实;北部和西部是侵蚀海岸的陡坡。中沙以北的沙滩也是侵蚀岸,一大片平坦的沙滩由东向西南方淤积。下沙北部也是低潮滩大面积淤泥滩。九段沙是一种新生的河口沙洲,受气候、成土母质、水文泥沙条件和植被的影响,形成了发育过程短、成土过程原始的土壤类型。九段沙的土壤可分为两类:滨海盐土和潮土。

滨海盐土滨海盐土在成土过程中长期深浸于海水,土壤具有以氯化物为主的含盐层。九段沙滨海盐渍土可分为潮滩盐渍土和沼泽潮滩盐渍土。潮滩盐渍土亚类分布在中沙和下沙的低潮滩;沼泽潮滩盐渍土亚类主要分布在中潮滩。

九段沙的潮土,有三个亚类:潮坪潮土亚类、沼泽潮坪潮土亚类、灰色潮土亚类。潮滩潮土亚型分布在中、下砂质的低潮滩,沼泽潮滩潮土亚型主要分布在中潮滩,灰色潮土亚型主要分布在高潮滩。九段沙位于长江入海口的江边和海边的交界处。它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河流和海洋的相互作用下沉积而成的。径流、潮汐、潮流和波浪是九段沙地区的主要驱动力。由于径流和泥沙输移的季节性变化、潮汐和潮流的周期性变化、波浪的季节性变化及其随机性,该水域水文要素复杂多变,表现出潮汐河口独特的水文特征。

九段沙水文主要受长江水流、潮汐和风暴潮控制。九段沙为不规则半日潮浅水潮流,平均潮差2.67m,最大潮差4.62m,年平均水温(高桥站)17.3℃,8月最高,平均28.9℃,极端最高33.1℃,2月最低5.6℃,极端最低2.0℃。

九段沙顶部受长江来水来沙,底部受潮汐作用,水动力条件十分复杂。长江年平均含沙量为0.518kg/m3,海洋年平均输沙量为4.86×108 t,巨大的来沙量不仅部分沉积在河口,为各大沙岛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而且在波浪和潮流的作用下向河口外扩散沉积。长江口附近的波浪以风浪为主,浪向频率与风向频率基本一致,季节变化明显。九段沙的沉积物以细颗粒为主。由于潮滩地貌单元和水动力条件的差异,潮滩沉积物具有明显的沉积分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