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琦历史老师

站在路中间。左边,人群;右边是车辆。耳边,风吹树叶沙沙作响;目前,花朵在枯萎前最后开放。“向左,向右,向前看,爱会在拐角处出现。”斯蒂芬妮的声音,那个充满活力的女孩的声音。爱情有了转机...

天空完全是蓝色的,在一个充斥着现代人虚伪面具、虚假忧郁和内心孤独的世界里,我感到窒息。空气中灰尘太多,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压力。

我能怎么做呢?站在路中间。向左,是与世俗为敌,我不愿意;往右,被车流吞没,我不愿意。我站在路中间,俯视着大地,不,也许我会偶尔抬头看看天空,那浑浊的空气。

我想,我想离开这里,离开这个世界。就这么简单,就这么不可思议。人们用一种奇怪的方式看着我。我不明白,我不明白。我太天真了。

我开始寻找离开这个世界的方法。我只用眼睛看,用耳朵听。也许抬头看看天空,那是一条路,一条我可以走过,走出去寻找的路。但是我没有翅膀,我不能飞,我知道,我真的知道。天空之外是太空,那里没有水,也没有空气。那不是我要寻找的世界。我觉得有点不舒服。

我听到,我听到风的声音。风吹过树叶,吹过房子,吹过我。我想,也许,风能会带我找到一条路。它已经无处不在,必须知道通往外界的路。但毕竟我太重了,饿不了几天。我有点失望。

我很天真,真的很天真。另一个世界?!哈哈。我想找到世界的尽头,去另一个世界。我能到达另一个世界吗?也许吧。我们努力寻找世界的尽头,却意外的找到了自己的尽头,生命的尽头。

突然觉得不值得。我花了那么长时间呼吸这浑浊的空气,结果却极其简单:我无法到达的世界。我笑了,这是我最后一次笑。我就这样站着,我变成了一个雕塑,站在路中间。为了人类,为了天空,为了阳光,我变成了一尊雕像,守护着另一个世界,一个我无法到达的世界。

我一直在努力理解几千年的沧桑。我内心的角落,那个地方,我想,那才是我要守护的。

你看到了吗?中心广场旁的雕塑,可能就是我。

鲁迅先生,你在哪里?

每次看你的文章,心里总是感触很深,或者被你“冷眼看千指”的豪气所感动,或者被那“千万字”所震撼。是你肩负起了新文学最沉重的担子,但现在你走了,这个担子谁来担?

是景m国,是韩寒还是金庸?

不,都不是。因为你留下的信念足够强大。

很长一段时间,看你的文章觉得太深奥了。我甚至觉得没有身边那些网络文章那么精彩,但是当我真正理解了之后,我也放弃了成为网络作家的梦想,因为我突然找到了一种信仰,叫做奉献。

但是有多少学生理解你呢?在他们眼里,郭敬明又爱又恨;韩寒大笑怒骂;金庸的剑影是他们的追求。谁在乎这条路的创始人?

所以,这种恐怖已经让我无法忍受:

2006年的文学调查中,网络作家在“中学生最喜欢的作家”中独占鳌头,而鲁迅先生已经退居二线。即使你仍然被大学生认为是伟大的作家,但这不是百万学者的愿望。

那个谣言,尤其是我听到的:

最近有人建议把《阿q正传》换成金庸先生的代表作。虽然被证实为谣言,但也成为中国文学的悲哀。

其实曹老师总结的恰到好处:文字不怕华丽,华而不实也不好。因为我们太追求表面,而忽略了内在的本质。

鲁迅先生,你在哪里经营?

我想,同学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你们的文采,更需要你们在苦难中毅然前进的精神。虽然我们可能不明白《百草园·三潭映月》带给你多少回忆;我不明白《刘和珍》对你的触动有多大。但至少,我们可以明白,我们需要你的文采,你的信仰,你的精神!

恍惚中过了多少年,在风雨中毅然崛起的新文学高楼,或许可以用华丽来形容;或许可以用宏大来概括,或者一言难尽。但这座高楼的缔造者的奋斗历程,应该是对这座雄伟壮丽的最贴切的描述。

也许,我们不能太经常地理解深刻的内心世界,但我们应该永远明白:

我们需要你的文学才华,你的信仰和你的精神。

但这东西到底在哪里?

在喧嚣繁华的世界里,我们呼唤了你很久,试图为你做一个雕像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