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民安古村有哪些古迹?

路过民安古村落,这里的很多历史遗迹可以帮助你了解整个民安古镇的历史文化。民安村小,可以慢慢在这附近玩。福州的民安古村有哪些古迹?以下是细节。

海斯镇,著名的文化村,台湾驻军文化的活化石——这就是民安村。

民安村,本名意为“安贞闽江”,位于福州市马尾区汀江镇,东临闽江,西临半山,北有汀江炮台,南有福建船政要地。水陆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闽江口重要的军事要塞、海防咽喉和贸易中心。民安村原属吴越管辖,始建于隋朝。在唐朝,有一个政府办公室为检查部门。宋代设置镇卫,贸易繁荣,人口剧增,为福建四大镇之首。到了明朝,狱镇崖城的建立,进一步巩固了民安的军事地位,成为对日作战的重要战场。到了清代,民安的军事组织不断扩大,设立总兵府、解府、都督府、石城、武馆、南北岸等。就连中国最早的海军旗营也设在这里,管辖范围不仅在福建沿海,还包括台湾省和澎湖,使闽安成为四面八方的海军重镇。闽安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口岸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唐朝,唐、宋、明都在这里设立了海关机构。郑和下西洋时,他的庞大船队六次停靠民安。清代,闽安不仅是福建对台三大渡口之一,也是与琉球贸易的重要节点,而闽安浯口海关在此设立,为福建船政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解放后,民安镇被撤销,划归邻近的汀江镇管理。它在贸易和军事上的重要性已经不如从前,几乎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然而,大量的历史文物被幸运地保存了下来。正是这些丰富的历史资源,让民安村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东南一座丰富的旅游矿山。

以下是民安村的主要古迹:炯龙桥。

炯龙桥,又称“回龙桥”,南北横跨兴港。始建于唐代,历代屡毁屡修。这座桥是在清朝重建的。炯龙桥采用福建常见的石梁桥,四墩五孔,全长66米,宽4.8米。码头呈船形,石质护栏立柱顶部刻有18组36种珍奇动物和珍稀水果的生动形象,其中石雕、印章、官印为国内唯一。桥的南面有宣帝亭,它是老街通往炯龙桥的标志性入口。王声庙靠近桥的北面,由三部分组成:过街亭、王声殿和观音阁。过街亭内有三座纪念碑,其中“沈工桥”碑详细记录了炯龙桥的历史沿革。圣王殿供奉齐天大圣孙悟空,观音阁建在后山。炯龙桥及其南北建筑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具有整体气势,成为通往闽安古村落的标志性门户。如今,基隆大桥已被福州列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地点之一。

虎头山守备台清军钟毅

清军驻台义冢位于民安村西南的虎头山脚下,坐西南向东北,与村隔一溪相望。跨过小溪上的独木桥,沿着之字形的楼梯爬上十几米高的悬崖,就能看到这座新翻修的义冢。清同治十三年(1874),日军以台湾省有杀害琉球船员为由,侵占台湾省,就是著名的“牡丹社事件”。同年,民安左右两营士兵跟随海运大臣沈葆桢到台湾,抵抗日军,劝其投降。许多人死于战斗或疾病。与1819、1833、1878三次战役的牺牲者一起葬在民安村虎头山上。钟毅占地10多平方米,13行和11列墓碑整齐地排列在夯实的混凝土土堆上。墓碑表面只刻了死者的出生地和名字,没有等级之分。这是135勇士的最终归宿。在墓碑正面的中间,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着“

“钟毅”二字落款为“同治年,徐佳冬,十月,吉塔”。自清政府康熙二十二年(1683)统一台湾省以来,闽安水师在台湾驻扎了200多年。这一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台湾省“三年小乱,五年大乱”,驻台士兵时有牺牲。都被葬在福建沿海,可谓落叶归根。2013年,包括福鼎墓、马尾墓、东山墓在内的“台湾省驻闽士兵墓”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协泰衙门

闽台衙门前身是唐代设立的巡检司衙门。宋代改为镇督,元代为巡检司。清代重修,设谢台衙门,管理水师。作为闽台军事防御指挥部,还设有关税,是福建省南北盐馆的主牌。建筑群占地近2000平方米,由照壁、门楼、仪殿、正殿和后殿组成,内有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所刻“英军侵厦报警”石碑等珍贵文物。修复后的谢台衙门被辟为展厅,分通商口岸、海防重镇、抗敌前沿、闽台枢纽四部分,讲述了闽安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