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第九中学的历史沿革

(1948 ── 1956)

学校成立于1948(工农速成中学)。

1952,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正式命名,有初高中。高一有两个班,招收一些哈尔滨的学生,主要是印尼归国留学的华侨子弟。一年级有10个班,不仅招收部分市区走读生,还主要招收居住在哈尔滨郊区农村的学生。学生大多来自黎明乡和电力区平房,也有少数烈士和孤儿。

从1952到1956,学校党支部和行政领导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九中以干群关系好、教职工团结著称。1956,市教育局、市委文教部门认为九中党支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好,统战工作做得好,在全市引进推广九中经验。

从1955的冬季至日到1956的春季,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 *团委号召学校教师加入工作队,组织师生下乡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九中* * *派出17队,组织了一支50人左右的文艺宣传队,由5名老师带队。各队由区政府分配到郊区17自然村,文艺宣传队到各村巡回宣传。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作,先进学会成立了。这次社会实践大大提高了老师和学生。(1957 ─1961年)

1957年夏天,松花江发生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大洪水。九中师生夜以继日地投入抗洪救灾,与全市人民一起战胜了一次又一次洪峰。30多名师生被评为市防汛劳动模范,九中被评为市防汛先进单位。哈尔滨57年抗洪胜利,蕴含着九中师生不可磨灭的功绩。

1957,反右扩张。学校主要领导被划为严重右派,受到降薪处分。九中骨干教师中有6人被定为带帽子的右翼分子,2人被定为坏分子并被清除出教工队伍送去工厂工作,另外几名教师被定为右翼分子和右翼分子。还有几名青年骨干教师被“白旗”、批评、记入档案。王涛同志也因为从九中调出材料,送回哈尔滨控制,被划为严重右派。反右膨胀极大地损害了九中的干部和教师,严重影响了九中的发展。

1958年,在大跃进的大背景下,九中的学生走出校门与工农结合,在学校的组织下,勘探、冶炼焦炭、冶炼钢铁、兴办工厂。这期间,学校买了6台车床,办起了工厂。在电机厂的帮助下,校园里建起了一座小高炉。有的师生去亚麻厂炼铁,去电机厂打工,下乡参加夏锄秋收。课堂教学不再是教育的主要形式。在此期间,九中的体操在全市小有名气,多次获得全市中学生体操竞赛组第一名。(1961年──1966年6月)

1961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基本克服了三年自然灾害,国家实行“调整、整顿、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经济逐步恢复,教育开始步入正轨。为了充实学校干部队伍,工矿企业支援教育部门,一些干部加入学校领导班子。市教育局领导根据省教育厅的指示和省政府的要求,决定办好九中,对九中的领导班子和教职工队伍进行了较大调整。原校领导全部调离,中层干部更换。韩光同志由哈尔滨电机厂办公室主任调任第九中学(1962 ─1970)校长、党支部书记。

韩光同志是有抱负的。他从九中和全市中学的实际出发,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校”。当时全市只有四所重点中学,分别是三中、六中、一中、十八中。他提出了“把三中、六中、十八中办成三中、六中、九中、十八中”的目标,决心把九中办成市重点中学。

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充分发挥邵、郭松龄、丛军、臧光东等教研带头人的骨干作用。政治环境更加宽松,教师积极性调动起来,教育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经过一年的努力,九中教学楼装修完毕,教学设备充实,校园规划整洁科学。韩光同志亲自指挥师生进行了几个星期的建校工作,建成了250米的田径场(6条跑道),并在场内开辟了一个少年足球场(70米×36米)。

重视德育,建立班级责任制,要求班级成员自习课要上教室,站在班级前面和学生一起做操,亲自负责大型集会。所以,62年后,大规模的学校聚会是无声的,有序的,有效的。在智育方面,强调教师的专业学习和备课,要求教师对教材精通,知识准确,讲解熟练,并不断调整各科教师,调入工作认真、专业能力强的骨干教师,调出不称职的教师,使九中教师队伍提高一个大水平。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及时向老师提问进行指导。经过两年的努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高考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体育工作中,我们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促普及”的原则。在抓好体育课和抓好每周两次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同时,学校组建了田径、男篮、女篮、足球、乒乓球、体操、冰球、速滑、花样滑冰九个运动队,涌现出一批省市优秀运动员和优秀运动队。学校被评为全市体育先进单位。女子乒乓球队多次获得哈尔滨市中学生团体冠军和单打冠军,三次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比赛并取得好成绩。董梁书还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男足获得省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冠军,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比赛;冰球队获得哈尔滨冰球季军;田径队的成绩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在1966哈尔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高中女子田径队包揽了除女子跳远外的所有冠军,并被市教育局和市体委选拔参加在青岛举行的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但由于文革的爆发,九中田径队失去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韩光同志的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于1964顺利通过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验收,被命名为落实五十条规定学校,成为哈尔滨市名校之一。

65438至0965年,学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宾县青山公社建立了青年中心,动员部分高中、初中毕业生到农村定居务农。65届高中毕业生虞书、宋立成下乡落户,在全市影响很大。

由于哈尔滨教育的发展,1962年秋,学校除了4个高年级班外,还设立了24个低年级班。1963年夏天,12初一班和几个初二班从九中分离出来,和老师们一起成立了新的初中,即哈尔滨市第四十九中学。1964年秋,从九中分出八个高二班和四个高三班,新建初级中学,即哈尔滨市第六十四中学。学校从第九中学的两部分班级开始。是九中为哈尔滨教育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九中的光辉历史。(1966 ─1973)

1966,文革爆发。

韩光同志被打成“资本主义当权派”,被丑化为“三球”校长(乒乓球、足球、冰球),在牛棚里度过了十个春秋。

九中是文革的重灾区。6月1966到6月1971,是学校最混乱的时期。学生老师造反,拉走资派,打派系战,学生下乡,教师下乡插队,复课搞革命,无非就是学毛主席语录,看报。(1976 ─1984)

1976 10,四人帮垮台了,各条战线完全乱了套。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下,全国重点中学开始恢复建设。

1978市教育局根据历史地理条件,批准第九中学为市重点中学,任命宋焕珍同志为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任命吴玉卓同志为79年党支部书记。从1978暑期开始,在动力区选拔学生,有三年制初中,两年制高中。80年和81年,高考录取率大概是51%,不太理想。但是81高考文科成绩不错,升学率达到75%。毕业生张健,哈尔滨高考文科状元,为学校争光。

1980,九中对原有砖木结构教学楼进行了修缮,将木质走廊改为水磨石地面,并将走廊两侧的教室用钢筋混凝土连接起来,有效地控制了建筑物的倾斜,及时抢救了危楼,使其安全使用至今。

1980年6月4日,毕业班张群因追求本班一名女同学遭拒,通过盗窃冲锋枪、手枪、手榴弹等武器进行报复,导致“六四枪击事件”。张风臣老师因杀害女孩并打伤多名师生,为保护学生受重伤,终身瘫痪,导致早逝。郎永年、杨、蔡田庄、邢逸夫等老师受伤;丛军、黄曼玲等老师冒着生命危险将被追捕的女学生藏在语文组办公室的课桌下;校医毕艳琴不顾个人安危组织学生抢救受伤师生;彭泽仁老师冒着生命危险靠近张群,劝他放下武器。虽然没有起到作用,但是对减少师生的伤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些老师的大无畏精神和贡献将被铭记在学校的历史上,这是后世师生永远不会忘记的。

从1980到1981,九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数学、科学、文化、外语等教学骨干。不仅高中能实现小循环,连毕业班都捉襟见肘,无法匹敌。如何培养和提高原有教师和新分配教师成为当务之急。此时,宋焕珍校长和分管教学的魏振国副校长先后参加了省教育学院举办的教育行政干部培训班,系统学习了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苏霍姆林斯基和赞科夫的教育理论、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吉尔福德的心理学等,对它们都很新鲜,也很有启发。他们试图通过组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以此作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手段,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捷径。在“向科学种田要产出”口号的鼓舞下,他们提出了“向教育研究要质量”的口号,开始走上了一条艰难的教育研究之路。(1984夏季-1999 10月份)

1984暑期,市教委根据上级干部年轻化的指示精神,对重点中学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宋焕珍同志、吴玉卓同志退居二线任顾问,宋焕珍同志任九中教研室主任,主抓教学科研。

陈若珍同志任第九中学校长(1984-1999夏),张若华同志任第九中学党支部书记(1984-1994)。从此,九中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学校逐渐形成规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教育教学成绩不断攀升。学校各方面建设逐年加紧,在哈尔滨教育界颇有名气。

1989,九中开始实行校长负责制。1994年,陈若珍同志担任校长兼总党支部书记,负责全校党政工作。张若华同志退休了。正如柳斌同志指出的:“好校长就是好学校”。在陈若珍同志的带领下,九中各方面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化,形成规模,体现特色。

从1984年开始,省重点中学面向全市招生,一大批动力区的优秀学生考上了三中、师大附中等省重点中学。因为九中当时是市重点中学,只能在省重点选拔后招生,生源下降。它在1987年和1988年办学时遇到了很大困难。陈若珍同志、张若华同志团结全校教职工,发挥九中教育科研优势,克服困难,使九中87、88届高考录取率保持在85%以上。市教委领导高度评价九中为“教学质量信得过单位”。1985年,哈尔滨实行初高中分离,1988年,九中成为纯高中。自1989年以来,第九中学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91届,王铸获得哈尔滨高考文科状元。自1995年以来,高考升学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1997年达到99.18%,1998年升学率达到100%。李刚以689的优异成绩获得哈尔滨高考理科状元。朔阳和徐飞都是一样的。九中声誉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1998 9月19日,九中以“团结奋斗,争创辉煌”为主题,隆重举行建校50周年校庆活动。会议由孔同志主持。CPPCC主席、省人大副主任山、省人大副主任王生活、省教委副省长王、省教委主任等省、市、教育局及兄弟学校领导出席了庆祝活动。九中老校长韩光、宋焕珍,老书记吴玉卓、张若华也出席了庆祝活动。副市长程幼东、局长刘淑敏作了重要讲话。陈若珍校长做主题演讲。本次活动盘点了九中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经验。(1999 9月至今)

1999 10陈若珍同志退休后,在九中担任和平中学校长。随后的十年,九中在四届领导班子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科研强校、内涵发展之路,在继承中开拓,在开拓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学校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1999年9月,孔同志任党总支书记、主席。

孔(在职:1999,9-2002,1),女,党员,特级教师。历任哈九中学学年主任,哈九中学教学副校长,哈九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哈三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现任哈尔滨市教育局副局长。孔于凡在任期间,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总目标,以德立校,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优化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德育为魂,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标准化建设为保障,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同时提出了“五个坚持”的管理目标,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提升,在课程改革上进行广泛深入的探索,使九中成为全省首批省级示范高中。

5438年6月+2002年10月,丛同志任第九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丛(在职:2002,1—2007,1),男,中共党员,哈尔滨市民主促进会副主席。历任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教务处主任、市教育研究所教师培训中心主任、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副校长、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现任市教育局副局长。他在任期间,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建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探索出一条内在强大、外在形象提升、质量提升、影响扩大的办学之路。在这五年中,从校长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强科学、民主、依法治理,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同时,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建立江北校区,从根本上改变了九中的办学环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7年6月5438+10月,赵文祥同志任第九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赵文祥(在职时间:2007,1—2007年7月),男,党员,市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优秀教师。历任哈尔滨三中教务处主任,哈尔滨三中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哈尔滨九中党支部书记、校长。现任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在任期间,他继承了学校的优良传统,明确提出了创建国家级知名中学的发展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做出了积极努力。

2007年7月,九中副校长牛家彬同志被市教育局党委任命为九中党总支副书记,分管全面工作。2007年6月,正式担任九中党总支书记、校长。

牛佳彬(在职时间:2007年7月2014),女,党员,特级教师。历任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主任、哈尔滨师范学校副校长、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教学副校长、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现任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牛家彬担任校长后,继承了九中优秀的办学传统和工作作风,进一步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德为本、以学为本、以质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即关注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成功;以德为本,即倡导教师正直,倡导学生明确责任,实事求是;学会学习是实践教师的终身学习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以质强基,就是要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和学生的素质化。积极探索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何泉(2014-至今)在何泉校长的带领下,哈尔滨九中2014年高考再创辉煌,理科平均分612,全市第一,文科平均分599,全市第一。理科重点率99.7%,文科重点率99%(文理科只有1学生不上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