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艰难的战役是什么?

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艰难的战役是什么?

淝水之战:精锐北府军巅峰之战,最强古战

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有举世闻名的强国。在西晋解体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强大压力下,只有半壁江山的东晋,看似只是苟延残喘,但为什么却坚持了100多年,没有死在外族手里?关键在于这支北府军。

世人所知的北府兵,大多来自淝水之战的记忆。在这场决定汉政权生死存亡的决战中,数万北府兵对抗数十万秦军,在一比十多人的情况下,渡江前攻,一举冲垮了秦军的大阵,杀死了苻坚,导致数十万大军分崩离析。它并不凶猛。

淝水之战的过程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解释了。至少有畏树畏草,畏风畏颤,停鞭东山再起等著名成语。淝水之战的后果是前秦帝国崩溃,开启了南朝270多年的历史。没有北府兵,东晋很可能亡于异国。

钓鱼城之战:南宋持续20年的神断鞭之战。

与淝水之战相比,钓鱼城之战或许并不广为人知,但其难度不亚于淝水之战,意义更是非同一般。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格局。

蒙古第四任可汗蒙哥扫清障碍,继承了可汗的地位。1258年,率四万大军亲征,试图先取巴蜀,后联合忽必烈等三军,取南宋都城临安。

如果跳出中国的版图,放眼世界,那么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当时的蒙古帝国达到了扩张的顶峰,黄金家族的后裔继承了成吉思汗未竟的事业,继续向四面八方扩张征服。除了忽必烈南下襄樊,蒙哥亲自去巴蜀,蒙哥的弟弟徐烈武同时又开始西行。他的路线是西亚和非洲方向,目标直指埃及。如果这两条路线走得好,蒙古战机将直指非洲,统一中原,对当时的欧、亚、非各国来说,恐怕都是一场灾难。

二月初,1259连同沿途其他各路军队,已经达到十万以上的蒙古军队,在钓鱼城前拔下了其他堡垒,蒙古军队已经到了钓鱼城。

二月的第三天,愤怒的蒙哥汗下令攻城。黑暗的蒙古军驱赶平民丢兵,向钓鱼城城门发起了进攻。在王建大人的冷静指挥下,宋军退下,顽强抵抗。

由于渔镇的地理优势,投石机、板车、洗车机等传统攻城器械在这里没有用武之地。蒙古人只能用最传统的“附蚁”方式向前进攻。看看下图,你就明白渔镇之下有多难攻了。

蒙古军队南征北战,作战经验丰富,但经过三个月的战斗,正面进攻伤亡确实惨重。于是用其他方法打开缺口,敢死队,夜袭,挖隧道,潜水,冷兵器时代能用的方法都用上了,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先锋王德臣率领的一些战士甚至突破到内城,但他们遇到了王建亲自率领的援军。经过一番拼死的战斗,孟军终因无功而返,被王建赶出城去。从那以后,孟军一直对内城无可奈何。

转眼间,围攻已经进行了5个月,战斗从2月一直打到7月。重庆的炎热天气让习惯了北方寒冷天气的蒙古士兵异常难受,疫情开始蔓延。

有人提出,既然打不起来,那就不要打,绕过去就好。从操作上来说,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在防御体系已经沦陷的情况下,一个小小的破钓鱼城,兵力有限是翻不了天的,只要留一部分兵力监视牵制就行。但是孟戈汗的骄傲使他拒绝了这个提议。

这并不是因为蒙哥头脑发热。黄金家族一直视军队的成败。作为拖雷的后裔,蒙哥在最终摆平窝阔台察合台等部的后裔后,迫切需要军队来证明自己。这也是他发起亲征的原因。如果一个小小的钓鱼城可以让他的军队走来走去,他又怎么能在其他虎视眈眈的黄金家族成员面前发号施令呢?这将是他的污点。

在这样的心理下,蒙哥坚持攻下了钓鱼城。然而现实是欲速则不达,就连蒙古军队的先锋王德臣在被劝降时也身受重伤而死。

萌哥还是不肯罢休,越来越生气,甚至不顾自己的安危。他去前线督战,最后被飞石击伤。回到营地后,他因伤势严重而死亡。当然,关于蒙哥的死,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他病死的,一种是他被宋军的炮风所伤,伤重而死的。无论哪个是正确的,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蒙哥真的死了,死在了钓鱼城。对于城里的军民来说,所有的坚持都是值得的。

8月1259,11,蒙哥可汗死于钓鱼城。遗言:“我宝宝的病就是这个城市。如果我直言不讳,我会杀了这座城市。”

可汗死后,帝国最高权力处于真空状态,元军自然不愿作战。20年过去了,钓鱼城坚持不住了。事实上,继任可汗的忽必烈后来不得不改变策略,避开四川,避开钓鱼城,直接从中路取襄阳。这导致了襄阳长达六年的攻城战,襄阳终于在高科技武器的轰击下沦陷了。襄阳失陷,南宋大门大开,都城临安无法再守。但临安在1276沦陷后,钓鱼城依然没有被废弃。直到1279,宋军在崖山上最后挣扎的前夕,为了救城内百姓,终于开城降元。

由此,小钓鱼城又被称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断鞭之地。

从世界的角度来看,蒙古可汗的意外去世,使得蒙古帝国的最高权力出现了真空。西征的徐烈武,留守的阿里不哥,南下的忽必烈,最重要的变成了回师大军争夺可汗的位置。

处于危险中的埃及将会得救。否则马穆鲁克未必有机会打败它,因为勇猛的战士能打好,埃及会被蒙古铁蹄践踏。

蒙古军队最后一次西征草草结束,欧洲和非洲被命运从毁灭的边缘拉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