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血型理论的发展历史

2500年前,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内有四条河流,介于快与慢之间。哪条河占了上风,这个人就有这条河的风采。河流的特点在于流量和液体的不同。如果一个人有很大比例的黄胆汁,这个人就是暴力而强大的;如果血液在身体中的比例大,这个人是灵活的;如果体内粘液比例大,这个人稳定慢;如果体内黑胆汁比例大,这个人体质弱,谨慎。这四种气质类型分别被命名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虽然这四类人已经被科学证明与希波克拉底的这四种想象中的体液无关,但这个名字仍然被沿用。

1901年,维也纳大学的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了不同类型的血液,并创立了ABO系统,解决了输血过程中的障碍。这启发了日本心理学家古川竹二。1927古川竹二敏感地将四种血型与四种气质类型联系起来。在大量考察的基础上,他认为希波克拉底的四种气质类型不是由胆汁和粘液决定的,而是由血型决定的。他将南德西纳的ABO系统与四种气质类型相结合,创立了“气质血型理论”。

古川竹二的研究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因为它涉及了人类学的很多未知领域,对人类的认识有很大的突破。这样,津液学说又有了新的进展。日本血型人类学家可以看出,血型的真正含义是指人体的体质和气质类型。“血型可以更简洁地定义为:血型是所有生物的体质类型和气质类型。”然而,许多学者认为这一理论几乎没有科学依据。所以气质和血型的关系是有争议的,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