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飞地?为什么印度和孟加拉国边境有这么多飞地?

飞地是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是指一个行政区域所辖但不相邻的土地。也就是说,一个行政主体拥有一块飞地,就无法通过自己的行政区域到达,只能“飞越”其他行政主体的领土才能到达自己的飞地。

飞地的概念产生于中世纪,最早出现在1526年签订的马德里条约的文件中。飞地的历史成因相当复杂,但肯定不是纯自然的。或者是祖宗霸道的表现,或者是祖宗耻辱的表现;它可能是两个互不接壤的地区联合起来成为一个国家的产物;也可能是传统疆界和现代国界不可调和的产物。

总结起来有四种情况:一种是历史上殖民帝国称霸的产物。比如,直布罗陀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三面被西班牙包围,但却是英国领土。这是弱肉强食的具体表现。二是因为两块地本来是相连的,但是中间区域被占领、割让或者独立,导致其中一个区域成为飞地。加里宁格勒和俄罗斯一样,夹在波兰和立陶宛之间,但随着苏联解体后立陶宛获得独立,加里宁格勒脱离了俄罗斯,但加里宁格勒仍然属于俄罗斯,所以加里宁格勒成了一块飞地。

第三,当两个互不接壤的地区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很容易形成飞地。和1963年的马来西亚一样,马来亚、新加坡、沙巴和沙捞越组成了马来西亚。当然,沙巴和沙捞越的飞地比大陆大。还有前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由埃及和叙利亚组成,首都在开罗,所以叙利亚自然成了一块飞地。第四,历史上没有明确的界限,大家都生活在一起。出于某种原因,现在不得不划分国界,不能把人从故土赶走来划定国界。印度和孟加拉国边境上的大片飞地就是这样形成的。

由此,印度和孟加拉国的边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飞地群”。孟加拉有71块飞地,印度有102块飞地。而且,飞地中有飞地,飞地在这里交织。你有我,我有你。也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二级飞地和三级飞地。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二战结束后,英属印度次大陆独立,分裂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后来东巴基斯坦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也就是孟加拉国。而且原来没有边界,居民住在一起,两个国家都没人问,所以这个飞地群就误活了下来。

由于飞地过于破碎复杂,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你不需要公共设施,居民要出国看病,孩子上学,去市场买东西,也算走私。于是这里的边防警察就成了肥缺,居民要讨好贿赂。这些飞地村基本没有水电,因为安装要从其他国家越境,麻烦很多。印度和孟加拉国不在乎。不过这些问题都在2015结束了。

经过十多年的谈判和磋商,印度和孟加拉国签署了一项历史性的领土交换协议,陆地边界协议。印度向孟加拉国归还了111块飞地,孟加拉国向印度归还了51块飞地。原来居住在这些飞行地的5万多人可以自由选择国籍和居留,并获得相应的公民身份。

但印孟边境的飞地乱局并没有完全解决,还有一个地方叫多哈克,是孟加拉在印度的飞地。离孟加拉国不远,被一条印度高速公路隔开。由于某种原因,它没有包括在陆地边界协议中。可能是因为人口太多搬不动吧。我们做什么呢印度不得不向孟加拉国租借一块狭窄的土地,作为飞地居民到达故土的通道。这条通道被称为“丁比卡走廊”。

这美好的事情来了。飞地居民去孟加拉只能直行,不能左转右转,否则就出国了。而且这里有边防哨所,戒备森严。如果飞地居民出了问题,没关系,因为他们每天都很熟悉。而外人出乱子,恐怕会有些麻烦。

总之,要走这条“丁比卡走廊”,你得有国家和国界的概念。可能孟加拉国居民在飞行领域的观念已经很强了,因为他们每天都在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