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的历史发展

金融业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神庙和公元前6世纪希腊神庙的货币保管和收取利息的借贷业务。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雅典和罗马先后出现了货币贩子和类似银行的商业机构。在欧洲,现代银行是从货币兑换和金匠发展而来的。最早的银行出现在意大利威尼斯(1580)。1694年,英国成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为现代金融业的发展确立了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此后,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业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资本的积累和生产的集中。19年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信用活动为中心的银行垄断和产业垄断资本相互渗透形成金融资本,控制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命脉。中国金融业的起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6年前的周朝出现的处理信贷业务的机构,在李周被称为“全福”。到了南齐时期(479 ~ 502年),出现了以征集到的实物作为抵押来放贷的机构性“质行”,也就是后来的典当行。当时由寺庙经营,到了唐代由贵族垄断,到了宋代出现了私人性质的银行。明末,钱庄(北方称银行)曾是金融业的主体,后来,钱庄、官银钱庄等其他金融机构相继出现。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现代银行在中国出现较晚。鸦片战争后,外资银行开始进入中国,最早的是英国李如银行(1845)。随后,英国麦格理银行(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银行、法国瑞士瑞信银行东方银行、俄罗斯中俄道生银行相继成立。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成立的中国商业银行。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中国银行业开始迅速发展,银行逐渐成为金融业的主体,而银行和银行则退居次要地位,逐渐衰落。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相互促进的。由此可见金融与工商业的密切关系,及其对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现代金融业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从古代社会相对单一的形式,逐渐发展成为多种金融机构。在现代金融业中,各类银行占据着主导地位。商业银行是现代银行最早、最典型的形式。虽然城市银行、存款银行、工业银行、抵押银行、信托银行和储蓄银行都从事金融业务,但它们的业务性质往往差别很大,金融当局往往限制它们的业务范围。现代商业银行一般经营多种金融业务。大型商业银行除了在国内有大量分支机构外,往往在国外也有分支机构,从而成为世界性的跨国银行。现代大型商业银行通常是大型垄断财团的金融中心。控股公司已经成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金融业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与商业银行不同的是专业银行。专业银行一般由国家(政府)出资或监管。其业务尤其是信贷业务大多集中在一个或几个行业,重点支持某些行业的发展。中央银行的成立是金融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现代金融业中,中央银行处于主导地位。它是货币发行银行、政府银行和银行的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金融政策,调节货币流通和信贷活动,也是一般金融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机关。除银行外,现代金融业还包括各种合作金融组织(如合作银行、互助银行、信用合作社或信用组合等。)、财务公司(或商业银行)、贴现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咨询公司、专业储汇机构(储蓄所、邮政储汇局等)。)、典当行、金银业、金融交易所(证券交易所、黄金交易所等。现代金融业的管理手段已经非常现代化,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服务已经相当普及。

金融学是研究价值判断和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传统金融理论和演化金融理论。

人类已经进入金融时代和社会。所以金融无处不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金融学的范围、分支和内容非常广泛,如货币、证券、银行、保险、资本市场、衍生证券、投资理财、各种基金(私募和公募)、国际收支、财务管理、贸易金融、房地产金融、外汇管理、风险管理等等。

金融领域跨学科、创新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涌现出许多引人注目的新兴前沿学科。比如进化金融学是生物学和金融学之间的前沿科学,而进化证券是生物学和证券之间的前沿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