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历史想象力

前几天邻居家的几个小孩来我家玩。我突发奇想,问了他们一个问题:

“如果你的朋友有三只眼,你会怎么做?”

“我一定是生病了。我想让她赶紧去医院。”8岁的西西说。

"眼睛是横着长还是竖着长?"5岁的陶陶问道。

“哇!多一只眼睛能看得更远吗?像千里眼?”6岁的孩子说。

……

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些孩子的想法直白简单,有些孩子的想法天马行空,让人忍俊不禁。总的来说,他们的答案有两种:想象的和现实的。

不要告诉我为什么问这么简单的问题。因为大多数人理解的“想象”和真正的“想象”有本质的区别。

根据网络解释,简而言之,想象力是人根据已有的知识,在大脑中建构未经历过的事物和经历的能力。想象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在“有”的基础上创造“无”。

想象和现实是对立的

事实上,想象来源于现实,这一点在艺术家和作家的创作中尤为明显。

提到儿童文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充满“想象力”。但在儿童作家曹文轩看来,创作者的想象力比任何人都强,发生了很多真实的事情,超出了人类的想象。

曹文轩说,“我们今天谈想象,往往忘了关注现实、记住现实,忘了要在现实主义上下功夫。”

就像抽象画鼻祖梵高一样,我们总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他著名的抽象画《向日葵》,却不知道梵高在画抽象画之前画了好几年的土豆。他什么也没画就画了土豆。

想象力是天性,被摧毁后就没有了。

诗人余光中在谈到艺术创作时说:

所谓想象,就是你要在木头上开一个洞,到了一定的时候,它就能突然穿透。

你说是灵感,其实是你修炼的结果。你一直在想,或者在你的潜意识里一直在想,有一天你突然想通了,然后你就写了。

所以这种想象力是培养出来的,不是没有知识,完全抛开经验和思考。想象是无果的,所以一定要往某个方向想。

想象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探索和经验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是一种后天可以培养出来的能力。

你学的越多,你就越摧毁你的想象力。

有些家长有这样的想法,孩子越小,知道的越少,想象力越丰富。相比孩子,大人学了那么多知识,思维却僵化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是不是越学越破坏自己的想象力?

其实多学点知识和丰富想象力并不矛盾,也不会破坏想象力。成年人之所以思维僵化,是因为缺乏想象力训练。人的大脑遵循着用与弃的规律,思维缺席,自然离想象越来越远。

另外,相反,忽视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过早地提高孩子的学习体验,或者直接剥夺孩子探索世界和试错的机会,那就是摧毁孩子的想象力。

比如,6岁以前,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来探索世界,以形象思维为主。这时候家长坚持让孩子学习抽象概念,是没有用的。

01想象力让孩子智商更高。

这个结论不是随便说的,而是有神经学研究数据支持的。根据脑神经科学的研究,人的神经连接数量在9岁时可以达到654.38+0.4亿以上的峰值。之后大脑开始整合,神经连接的数量开始下降,连接不良和很少使用的神经连接会消失,在孩子12岁左右完成整合。此后,人的神经连接将保持在这一水平,除非接受特殊的大脑训练。

想象力丰富的孩子,神经连接越多,在此基础上简化发展,原有的神经网络连接越大,形成的新的稳定结构越强。换句话说,童年丰富的想象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年人的思维水平,或者说是否聪明。

想象力丰富了孩子的心灵。

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在给孩子们的信中写道:

“如果我们没有眼睛,只能用手的触摸来感受这个世界,那么我们就无法体验到什么是远山,什么是天空。如果我们失去了想象力和好奇心,我们的世界将永远不会包括猎户座这颗红巨星。”

没有想象力,就像井底之蛙,用井口丈量天空的大小。

想象力丰富的孩子知道世界上有更多的可能性,他们总能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让孩子的世界更大,这里的“世界”也包括内心世界。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内心一定是丰富的,异想天开的想象游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现实世界。

比如,内心游戏多的孩子更容易克服恐惧。他们会在想象的游戏中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强大的怪物,控制感让孩子觉得怪物没有那么可怕。

想象力可以改变世界。

爱因斯坦:“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为什么世界知名的大科学家会把想象力放在这么高的位置?因为想象力可以改变世界!纵观人类历史,想象力主导的思想实验推动了许多重大的科学和思想变革。所谓思想实验,就是单纯靠想象做的实验。

比如我们小学学过的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的就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想象“做”出来的铁球实验。

最后,伽利略提出的加速度概念不仅改变了中世纪的物理学,也构成了牛顿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刻影响了几个世纪后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除了伽利略的思想实验,很多革命性的科学突破都是从想象力开始的。比如牛顿想象如果苹果树长到月球上会发生什么,导致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理;爱因斯坦想象他是否能追上光,这促使他推导出相对论...

人类无边无际的思想可以突破现实世界的局限,所以有时候,存在于想象中的思想实验比真实的实验更重要,更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的知识,改变世界。

想象力影响着孩子生活的广度,决定着孩子能走多远,这对孩子是如此重要。对于成年人来说,想象力同样重要,它可以让我们更有洞察力,更容易改变工作和事业中的思维,找到商机,更容易成功。

首先,在大脑中建立储备知识库。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认知是想象的基础。想象听起来很神奇,但其本质是信息的输出。想象的过程是:信息输入大脑→大脑理解分析信息→信息输出。可以说,没有最初的信息输入,就谈不上想象。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一个玩具放在高处让孩子拿不到,把一个工具放在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这个工具可以帮助孩子钩住他够不到的玩具。

实验结果如下:18个月的儿童能迅速找到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利用工具成功取下玩具。但是15个月的孩子想不出这样的办法。这个实验间接说明,想象力是建立在对现实的感知基础上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认知是想象力的基础。

建立储备知识库有两种非常简单的方法:

一个是读书。

张泉灵说:“让世界成长的最好方式是阅读。书里藏着别人的世界。理解了,你的世界就扩大了。”

第二个是经验:旅行,或者将你头脑中的想法付诸行动。

作为一名记者,上战场的经历让张泉灵感到:

我总是那么渴望去别人没去过的地方,去体验别人没经历过的事情,去认识别人没见过的人,去和他们聊聊别人不知道的人生经历。

记者的生活就像别人的生活,所以我的世界很大。

其次,用“不断提问”的方法建立自己的想象模型

存储知识库只是培养想象力的基础,我们的目的是建立自己的想象力模型。当我们有了足够的知识,当我们能够优化这些知识,重新组合这些知识来开发新的功能,甚至“改变世界”的时候,那么我们的想象模型就成功建立了。

如何在储存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想象模型?方法简单易行:不断提问。

比如伽利略在进行头脑中的铁球实验时,只是用不断质疑的方式来思考:

如果大铁球比小铁球先落地,用绳子把两个铁球绑在一起扔下去会怎么样?

如果小铁球拖着大铁球的后腿,肯定会比单个大铁球下落的速度慢。

但如果把绑在一起的大小铁球看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总重量大于单个大铁球的重量,那么按理说应该是下落的速度更快。

为什么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得到相反的结果?唯一可能的解释是,无论铁球有多重,它们的下落速度都是一样的。

历史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代表人物。在他看来,教育就是在不断提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对未知领域的想象力。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十万个为什么整天问问题,家长要耐心回答,也可以问孩子“为什么?”就是通过和家长一起答题,让孩子在认识世界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最后,举一反三,练习知识迁移能力。

润米咨询CEO刘润表示:

打个比方,通常有三个步骤:

找到你想描述的这个奇怪的东西的本质;

然后在你的模型库里,匹配熟悉同一本质的东西;

然后用这个熟悉的东西来解释那个陌生的东西。

比喻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的活动,因为要做好比喻,你不仅需要保留旧模型,还需要建立新模型,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将旧模型和新模型串联起来。尤其能锻炼一个人的洞察力。

作家林语堂说:“演讲就像女人的迷你裙,越短越好。”演讲和裙子有什么关系?林语堂说,当时想到以少胜多,于是灵机一动,把世界各地的东西放在一起。

刘润说,类比的能力是特别“高级”的,只有当一个人同时理解两个事物的本质时,他才会感到惊奇。

比如其实就是知识转移的能力。想象力的最高表现就是把知识从一个领域转移到另一个领域,或许还能改变世界。

对于孩子来说,世界之大,大到他们无法想象,世界之小,可以把所有已知和未知都装进心里。如何在现实世界中走出内心世界的宽度和长度?给孩子一双想象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