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的历史

《醒世演义》中说,贼是“搅世之魔,使天下太平,使鬼畏神悲”,可见贼的危害之大。古街常见的一个小偷,叫“仰着头”。他们是从一家跳到另一家,从一家爬到另一家的告密者。在这些被称为“转头”的小偷中,还有一种不借助绳索和钩子就能翻身进屋的小偷,被称为“入门”,而借助竹竿和绳索翻身进屋的小偷,被称为“入门”。这种小偷功夫了得,有的甚至能翻越宫殿的高墙,偷走宫殿里的财宝。在戒备森严的皇宫里,盗贼可以自由出入,连皇帝都心疼。

宋代史书记载了小偷的自白:“九月至二月,夜长天寒,人怕冷懒,故可为贼。”这种在夜晚漫长、天气寒冷的时候破门而入的小偷,被称为“夜燕”。

古代盗贼的名字

古代盗贼的名字很多。把房顶上的砖揭开,打个洞,顺着绳子下去的贼,叫“开天窗”;在墙体上挖洞的盗贼,称为“开窑口”,也叫“开桃园”。他们钻到墙上的洞里去偷东西;专门盗墓的贼的名字是“挖坟”、“椎葬”;入室盗窃的贼,叫“移赃”。其中,黎明前活动者称为“晨踏”,光天化日之下动手者称为“昼跑”、“昼鬼”,黄昏时出其不意地行窃者称为“跑鼻烟”;专门趁主人锁门时行窃的贼,叫“吃卡子”,“卡子”就是锁。这种小偷靠的是一把自制的“万能钥匙”。

据史书记载,北宋时,首都东京有一个人去饭馆喝酒,在酒桌上发现了一串钥匙,有几十把。这个人找到了钥匙,但他不知道用它们做什么,所以他把钥匙放在了钱包里。深夜,他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几个年轻人,坚持要请他喝酒,拜他为师。原来,这些年轻人偷了他的钱包,认为他是一个习惯性的小偷,吃了正确的食物。经过反复解释,此事被叫停。

以乞讨为名,先登门观察地形和财物,再找机会行窃,名为“铁算盘”;出其不意偷别人衣服晾干的贼叫“寿孙郎”;专门偷鸡叫“接单”;偷牛的人叫“牵着鼻子走”;偷进船舱的人叫“钻地基”,“地基”指的是船;用长竿等工具“钓”财物,称为“挖腰”;在人群中行窃的小偷称为“多管闲事”,其中赤手空拳行窃的称为“明插”,用剪刀、刀片行窃的称为“泥插”。《泥插》中还有“剪刀”和“小利”,是北宋都市人穿的用丝线做成的包,类似于今天的钱包。

在古代,盗贼也是根据盗窃的区域来分类的。城外的贼叫“草贼”,城里的贼叫“城贼”。“城贼”狡猾,高人一等。即使在戒备森严的地方,一些扒手也能来去自如,偷窃手段巧妙。当时人们称这些扒手为“巧手空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