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不雅,谐音:给自己找麻烦了。

名字不雅,谐音:给自己找麻烦了。

在我国传统的命名方法中,有一种方法叫同音异义,即当A和B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时,我们可以以读音为桥梁,用A的形状表示B的意思,或者用B的形状表示A的意思。

当我们读一个名字的时候,想到的不仅仅是这几个字的意思,还有它们同音字的意思,有时候后者是主要的。例如,“庞博”这个名字不仅博大精深,而且与“雄伟”谐音,取其宏伟之意。

谐音命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取同音字的意思。

如果姓赵,明辉。赵的谐音有“赵”字,的谐音可以取“赵辉”之意,意为光辉灿烂或光彩照人。赵的谐音字还有“赵”,“也就成了“预示美好未来”的意思。

(2)名和姓是直接表达某种意义的词语。

如姓庄,名严,“庄严”二字,意为庄严、严肃;名字叫颜,名字叫苏。“认真”二字,指的是严肃(指作风和态度),肃然起敬(指精神和氛围)。

(3)姓和名的组合是事物的名称。

如果姓白,名云,“白云”字面意思就是白色的云。它给人的印象是“纯洁、美丽、轻盈”。这样的名字有很多,比如白雪、蓝天、江波、江涛、黄岩、田野、林海、森林等等。

(4)姓和名成为修饰语,从而加深和加强其意义。

这种名称是在原物的谐音名称基础上,加上一些修饰语,使其名称更具艺术性。如常见的白如雪、蓝天卫、梅、黄等。

(5)把姓氏和名字组合成成语或隐含成语。

这种名称是由成语的谐音巧妙组合而成,其含义基本保留了原成语的含义。如高建陵(战略要地)、黄腾达(飞黄腾达)、郑清源(原著)、叶知秋(秋叶落了)、安以乐(安居乐业)。

“谐音”有时是有意的,有时是无意的。谐音产生的联想,有时可以令人愉悦,有时却令人沮丧。谐音词的选择要慎重考虑,名字不能异化或带来负面、不雅的含义。

有些人的名字,表面上看起来很优雅,但由于听起来会和其他不雅词语相同或相似,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嘲笑和戏谑,成为人们的戏谑谈资,产生一些滑稽的喜剧效果。因为汉字是单音节的,所以汉字中有大量的同音字,所以名字中经常出现“谐音”。所谓“谐音”,就是取谐音之意。这类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贬义的。比如“姚佩倩”,原意是“培养谦虚好学的美德”。但仔细听这个名字,会发现“佩”字与“赔”字谐音,“钱”字与“钱”字谐音。所以听起来很像“赔钱”,这个意思是消极的,不愉快的。再比如:胡丽菁(狐狸精)、沈静冰(神经病)、吴(没人要)、傅步翔(父亲不祥)、曾(真讨厌)、陶人言(讨厌)、夏剑(* * *,夏的名字一定要避)、范剑(做婊子,范的名字一定要避)等等。第二,生活中的一些成语。比如:马铃树(土豆)、尤永慈(游泳池)、蔡世昌(菜市场)等等。

以上谐音使名字显得不够严肃,不够庄重,容易在公共场合给人以笑柄。

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因名字发音不当而引起误解的例子。如果有人叫吴世狗,那就是一个接一个念出来的“我是狗”的意思,很不雅观。这些名字都有很好的含义,但都不是好名字,因为口头使用时容易引起误解,让人耻笑。更有甚者,有人说某文化圈里有两个作者,一个是,一个是毕,他们经常联名发表作品。从字面上看,他们的名字都不错,但如果连在一起读,就会被不明真相的人误认为是“送一瓶避孕膏”。

这个同音可能经常会变成昵称。如果父母在起名字时不小心,很容易给孩子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到时你会后悔的。

名字发音不好造成的一些误解,属于迷信。如果你在生意上遇到一个叫毕沛光的先生,那么也许所有人都不愿意和他做生意。因为,他的名字谐音“必输所有。”

上面提到的不雅谐音的弊端也是一样的。当然,在发音上造成误解的名字,并不是名字本身造成的,而是和姓氏搭配后才产生的。比如常见姓氏中的吴、莫等姓氏,由于姓氏本身就有“无”、“莫”等不雅的谐音,在起名字时,往往会改变文字原有的美好含义。如“福”、“禄”、“寿”本来是吉祥语,但和以上三个姓氏搭配起来,就变成了“五福”、“莫禄”、“毛寿”,听起来就不舒服。所以,像上面提到的那些有姓氏的人,在取名字的过程中,要多花时间去推敲名字的读音。

第八节,用太过“自吹自擂”的字眼来命名是不够的,反而适得其反。名字好不好,不是因为字有多好看,而是因为字用得恰当。但是,有些人可能会犯一个错误:给男孩子起名,总是离不开一些太凶的词,比如:豪、强、颜、孟、闯、刚等。虽然他们读书刚毅坚强,有阳刚之气,但也容易让人联想到迷茫和无拘无束,使他们任性和不拘小节,对一些事情产生误解。因为中国文化认为,人的刚毅和力量不是那些言辞和情感勇敢的人,而是那些遇事拔剑勇敢的人,而是一些遇事不惊不怒,谈笑风生的大丈夫。也有像花、萍、燕、桃、柳这样的词,女性经常喜欢用在她们的名字中。花虽一时俏艳,独领风骚,引人注目,但风雨过后,便会陷入泥淖,碾成尘埃。柳也是一种柔软脆弱的东西,成语中的易德、残花、败柳都表达了对这个东西象征意义的情感评价。桃花与美丽的衰落联系在一起,而平和刘都是坠落和离别的象征。因此,民间传说认为,命名时应避免使用这些看似光明的词语。

名字和用词不要太嚣张,太放肆。因为狂妄和放肆是缺乏修养的表现,不仅是一种自我暴露,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容易引起反感。古人用“狂妄”一词来称呼陈万策、薄万科、关、、等人。显然,这些“万”字夸大了自己的行动和力量。看到自己这么神奇强大,别人的位置应该怎么摆?显然,吹嘘自己和贬低别人是一致的。翁杜健这个名字很清楚。“独立”二字,说明“健康”的人只有“我”,其他人都配不上“健康”二字。正是:每个人都有病而“我”孤独,每个人都被“我”降格才安全。这就是吹牛者的心态。

一般来说,名字的语义和拥有者的行动应该是“名副其实”或者“名”略高于“实”。如果“名气”高,“现实”低,两者极不相称,就会变成“傲慢”和“厚颜无耻”,即言语的“巨人”和行动的“矮子”。这种名字不仅傲慢恶心,还可能产生一种讽刺的效果:名字是对主持人“行为”的嘲讽。其实,大部分夸夸其谈的人做不了大事;成大事者,多不骄。就名字而言,孔丘、孙武、嬴政、项羽、李世民、司马迁、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李自成、洪秀全、孙文等历史上的名人,他们的名字既没有文胜之气,也没有武侠之风,但这些名字却是不朽的。所以名字不应该是傲慢无礼的“美”,这其实是一种“丑”,这也是命名中不应该用“傲慢”二字的原因。

过分吹嘘导致自吹自擂,效果不佳。自谦过犹不及,导致自卑自嘲,效果同样不佳。

谦虚要有个限度,就是不能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走向反面:要么自卑要么自卑虚伪,要么变相骄傲。这里的过分自谦所形成的自卑和自嘲,本质上是一种虚伪,是憨厚的人难以接受的。例如:王拙、刘玉、池源、鱼雨等。他们真的认为自己笨拙、迂腐、愚蠢吗?当然不是。我心里不这么想,但我想把它作为招牌。这是什么行为?无论是“虚伪”还是“欺骗”,反正都不是实事求是。别傻了,这个名字更有意思。听起来像是在和别人“斗傻”,而他认为“没人追上他的傻”,那么他自然是“斗傻”的赢家。你不傻,就得装“最傻”。这不是“假恐慌”是什么?李沐雨,这个名字很不寻常。名义上有很多人崇圣崇圣,但这个人标新立异,却要崇愚。以“愚人”为例,“有效愚人”和“学习愚人”?自然不是。他既然敢“标新立异”,说明他不傻;他所推崇的“傻”不是“傻”,而是“大智若愚”的“傻”。推崇“大智慧”却说“鱼目”是一种“狡猾”的技巧,也可以说是一种虚伪的变异。也就是说,虽然名字也用了“笨”字;但属于“自谦”,而是以“愚”说“智”的艺术技巧。所以“笨拙、迂腐、愚蠢”等等不一定是“自谦”的话,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总结一下,少用自嘲有几个原因:

(1)自嘲命名不真实,不客观。

即使是以笨拙、愚蠢或迂腐为目的,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这类名字的贬义通常隐藏在暗处,需要稍加评论。如历史(错误)、郭(锅)、(违反规定)、(落叶归根)、陈规(恶习)等等。这样取名字,不仅忽视了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而且往往认为达到了谦虚的目的,但效果却未必如此。

(2)贬义词含有落后思想的残余。

受“低誉长寿”思想的影响,人们常常取一些自嘲的名字。这种刻意贬义的名字,它的“贬义”通常很明确,一目了然,无需解释。典型的例子有莫我蠢,我卑微,我怕崩溃,我无望,我愚蠢,我笨拙,我认真,我混贾,我是百家之奴,我以为耻,我有才,我寂寞,我胖,我怪傻。

这些受落后意识影响的自嘲名字,即使在古代也不多见,而在今天,就更不合适了。

(3)贬义词名通常是命名者知识和文化素养不足的表现。

由于素质低下、粗心大意或缺乏经验,命名者会忽略隐藏在暗处的贬义,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意中取了一个自嘲的名字。

其实起名的时候杜绝这种现象并不难。只要把相关同音字、同音字梳理好,防止贬义词混入,问题就能解决。

但值得注意的是,自嘲并非绝对不可取,基于自我谦虚的自嘲是值得提倡的,只是要注意度的问题。名字一旦失传,就会过于自卑和自贬,不仅不符合名字的内在要求,也不能正确发挥名字在交际中的独特作用。

但是因为度很难把握,所以在起名字的时候尽量少用自嘲。

无论是自吹自擂还是贬低自己,都是一种不正常的过火行为。一个名字要想“美”,就要摒弃这些不正之风,以“真”、“善”为生命,向“美”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