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火药的发展

古代火器的发明和应用是世界战争史上划时代的事件。火药武器的出现,揭开了武器发展史的新篇章。人们从使用冷兵器走向使用火器,这预示着军事史上的一系列变化,最终将彻底改变战争的面貌。中国作为火药的故乡,现代火器的前身——古代管状射击火器开始出现在战争舞台上,也是在中国。

在北宋初年的《武要》中,已经列出当时军队中有不少火药武器,说明早在公元1044年,我国北宋军队就已经装备了多种颇具规模的火药武器。但是,一项成熟的技术需要经历一个试错的萌芽期。早在晚唐五代时期,文献中也有战争中使用火药的例子,但都过于简略。直到吴尧时期,战争中只使用燃烧爆炸黑火药原理制成的燃烧和炸药,没有管状射击火器的记载。一般认为,南宋绍兴三年(1132)用巨竹制成的“火枪”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使用管状火器的例子。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火枪”,就用法而言,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金史》中提到的“飞火枪”,即在普通长枪的枪头后面绑上一个装满火药的枪管(通常是纸做的)。战斗时,点燃筒内火药,喷出火焰,烧死前来战斗的敌人。火药燃尽后,可以像普通长枪一样战斗和刺戳。第二种火枪由巨大的竹子制成。每支火枪由两个人携带和发射。被点燃后,火焰喷向敌人。这已经是原始的管状火药火器了。公元1259年,寿春府(今安徽省寿县)制作了一种发射“子克”的“突火枪”,用大竹筒制成,内装火药,还配有“子克”。有人考证是陶瓷颗粒,在战斗中点燃了火药,靠火药燃烧后产生的力量发射了紫克。如果“子克”是子弹原型的猜想是正确的,那么这种“火枪”可以算是现代火器的前身。这种竹制火枪后来被称为“火管”,在未来的战争中多次使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至少在元代中期,这种管状火器是用竹子而不是金属,即从“金”的侧面制成的,但仍用“筒”的音,即“矛”字。许多元明时期的青铜器和铁器被流传下来并出土。现在公认最早的青铜器是元至顺三年(1332)制作的。最近,有了新的发现。经权威专家学者调查鉴定,内蒙古蒙元文化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元大德二年”(1298)青铜器,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有明确年代的铜器。这些枪一般分为两种。一种类型是小口径、细长和轻型的手动枪,在枪的末端有一个木制手柄,它发射石头或铁猎枪。一种是口径大、短而重的碗口矛,需要安装在车架上发射球形弹丸。这两种后来分别演变成枪和炮。

以上简单介绍了中国火器的发展历史。在西方,发明枪的最早记录是1326。在英国的一张手写卷轴上有一张枪射出的铁箭的图片。所以,毫无疑问,管状火枪武器最早出现在中国。那么,有没有可能把我国管状火器的发明纪录提前?答案是肯定的。

研究东方历史的西方学者在巴黎的一家博物馆里发现了一幅从敦煌流失到外国的丝绸彩绘佛教降魔图。这幅画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描绘了释迦牟尼在开悟前夕降妖的故事。画中,释迦牟尼的佛显出尊严,坐在中央,无数奇形怪状的妖魔手持各种武器蜂拥而入。当然,在佛门面前,心魔们最后还是狼狈而逃。画中各种佛与魔,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根据绘画的特点和风格,可以推断为公元十世纪五代至北宋初年所作。让人感到特别惊讶的是,在画面的右上方,攻击释迦牟尼的妖魔中,有一个头上长着三条毒蛇头的妖魔,只穿着一条短裤,露出上半身。它双手握着一把奇怪的喷火武器。它的身体是圆柱形的,前面有一个碗状的开口。木桶像一个铁环,后面有一根细竹或木柄,从桶口喷出熊熊烈火。这幅魔法画中的武器引起了一些西方学者的注意。英国东方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曾指出,要把火枪的发明往前推200年。这种火枪除了火药外,还装有金属弹丸或破碎的金属陶瓷。这些是和火焰一起射出的,而且必须是装满火药和金属弹丸的火枪。李约瑟的结论可能有些武断,但从图中所画的形象来看,其形状与元代的矛颇为相似,前有矛身,后有矛柄,而魔手似乎就是矛身中间的药室。但从图片上看,这种武器喷出的是火焰,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更符合八股喷火竹筒火枪的性能,而且整个宋代都没有发现铜器,所以很可能是竹筒制成的喷火武器,和八股火枪一样使用火药。假设推测正确,中国古代发明和使用火药管状武器的历史要追溯到1132年左右,当时火枪是定型制作的。当然,仅凭一幅宗教画中孤立的一张牌,很难得出确定的结论。但这幅图作为探索古代管状射击火器发明的珍贵资料,可以促使我们沿着这条线索不断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