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一种形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个主题:捍卫国家主权,争取民族完全独立。

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的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民族革命——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民主革命--富国富民。

四条基本线索: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改变屈辱地位、奋起反抗侵略、前赴后继、坚韧不拔的斗争史。

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鸦片战争的失败,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签订。

——开始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战争的失败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半殖民地化进程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中国终将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想打开中国市场,抢占原材料原产地。

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

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拓展海外市场和殖民地。

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和中国的落后

鸦片战争中英国胜利和中国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是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清朝(政治、经济、军事)的腐朽落后。

鸦片战争的影响

1社会性质的变化——从独立的封建国家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殖民地和封建社会的双重性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政治上,一方面有自己的政府,但另一方面主权不完整,日益遭到破坏;经济上,自然经济虽然顽固不化,但不断瓦解,新的现代经济形态不断发展;文化中新旧思想的交汇。

总的发展趋势是被动屈辱现代化。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的矛盾。

3.革命任务和性质的变化——从反封闭到反侵略反封闭;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经济大变革——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5思想上的巨大变化——西学东渐,新思想萌芽。

阶级结构的变化——产生了早期的无产阶级。

阶级矛盾的激化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有人说鸦片战争也是古老的中华民族在“凤凰涅槃”中重生的契机。谈谈你的理解。

1灾难性:

政治: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摧毁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它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

2客观上具有建设性——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政治:清朝动摇,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客观上帮助中华民族融入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经济: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条件,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现代化。

思想:掀起“对外开放”的新思潮,“西学东渐”的趋势成为不可逆转的社会进步潮流。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政治:中国主权和领土进一步丧失,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人民抵抗。

经济与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分裂了清政府,产生了洋务派,提出了“中体西用”的思想,发动了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现代化的第一步。

中日战争

原因:

根本原因: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逐渐增强,逐渐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但是国内市场小,试图开拓海外市场。

蓄谋已久:“大陆政策”的制定

导火索:东韩派起义。

客观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

用史实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

1中国:政治:《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主义大大加深,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刺激了中国救亡运动的兴起(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

经济: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使清政府放松对私人工厂设立的限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改革和民主革命思想蓬勃发展。

2日本:增加了日本的侵略力量,促进了日本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其对外扩张更加疯狂。

3远东格局:朝鲜被日本控制;日本地位上升,中国地位下降;与此同时,远东列强之间的争端变得更加激烈。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外国列强入侵中国的变化和原因是什么?

军事上:从单打独斗到联合行动

经济上: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政治上:从战争侵略到政治分治再到“以华治华”

列强入侵中国的危害

政治上:严重践踏中国国家主权和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

经济上: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通过各种手段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文化上:拼命破坏中华文明遗产。燃烧的圆明园

总的来说,在列强的坚炮下,中国打开了国门,一个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渐变成了一个被外国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理解:外国列强的入侵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

三元里康营

1,原因:

①英军入侵:1841年,英军抢劫三元里。(根本原因)

②腐败的清政府不能也不可能组织有效的抵抗。

(3)中国人民自发组织起来,英勇抗击外国列强的侵略。

2、特点和意义:

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反侵略斗争

它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抗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

甲午战争清政府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客观原因:敌强我弱。

李鸿章的避战策略。

根源:清政府的腐败

义和团起义

1,原因:

基本面:19年底,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

直接:洋教横行。

失败原因:

主要——联合镇压中外反动势力

基本的——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

自然:

人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影响:

是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它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意图的实现。

对“助清灭洋”口号的理解

1.体现了反帝爱国的本质,反映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重要的矛盾。

2.这是对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的有力回应。

3.“亡国灭种”永远是第一位的,但这里的“清”不能理解为清政府,而应该是中华民族。

4.同时是单纯的爱国主义带有普遍的排外情绪,这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的。

5.“扶清”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这是其最终失败的一个因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侵略中国。

1931—1937—1945

全面抗战(1937—1945)

阶段特点:国* * *两党在合作的基础上,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式进行了全面的民族抗战。

一对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占主导地位,促进了两党合作,实现了民族抗战。

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形成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三个发展阶段:战略防御(37,7-38,10),

战略相持(38,10-45),

战略反攻(45,8)。

结合抗日战争史实,说明了国民党正面战场与* * *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关系和作用。

相互关系:1两个战场实际上是两国合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相互依存。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是同一个目标。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 * *都为抗战做出了贡献。没有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 * *产党的迅速发展;敌后战场的快速发展有效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功能:

1政治: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破裂。

2军事上:保证抗日战争成为持久战。

对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

(1)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积极抵抗日军。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其军队是抗日战争的主力。

作用:歼灭大量日军,粉碎日本三个月灭华计划;牵制日军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发展;也鼓舞了军民士气,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但由于国民政府实行一边倒的抗战路线,中国失去了大片领土。

(2)抗战中后期,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政策,正面战场地位下降,国军不再是抗战主力。

日军的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731细菌部队

1日军大屠杀面对的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超出了国际法关于战争的规则。

日本右翼势力对侵略战争的粉饰,是二战后对日本军国主义理论、思想和罪行清算不彻底的表现,是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同时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

它严重伤害了亚太地区人民的感情,危及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它不符合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不利于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违背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中国与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中国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它为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战略合作作用。

抗日战争的特点:

1是全民族的抗战。

它是双重的:反法西斯战争也是民族解放战争。

有两个战场。

* * *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彻底胜利。

6坚持。它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最早也是最晚的战场。

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阶段特征及原因

前期: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反封建和反侵略基本上是分开进行的,以反侵略为主,直接对抗外国侵略者。原因是这一时期中外反动势力战时作战、以战为主,对外侵略中国的主要方式是直接的、公开的武装侵略。《辛丑条约》签订后,反帝反封建斗争合二为一,突出表现为中国人民与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因为《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帝国主义采取以华制华政策,中国社会两大矛盾趋于趋同。

后期: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人民进一步结合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但开始时以反封建统治为主,主要表现为反清反北洋军阀统治。中国成立后,确定了民主革命的任务,制定了民主革命的纲领。究其原因,就是在这个时候,近代的两大矛盾趋于趋同,而原来的革命领袖民族资产阶级并没有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他们对帝国主义妥协,抱有幻想。中国成立后,正确分析国情,把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结合起来。孙中山接受反帝反封建主张,国两党实现合作。* * *始终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